反刍动物营养

  • 柠条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乔彦源;许越;刘统高;王倩;杨冲;徐明;陈亮;

    试验旨在探究柠条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20.00±5.00) kg、体况一致的3月龄健康滩羊羔羊100只,随机分为苜蓿组和柠条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羊。饲粮精粗比为60∶40,预试期5 d,正式试验期170 d,包括前期(1~60 d)和后期(61~170 d)。结果显示,苜蓿组和柠条组羔羊试验全期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柠条组羔羊平均日增重在试验前期显著低于苜蓿组(P<0.05);在后期高于苜蓿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粗饲料种类对滩羊末重、试验全期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羔羊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等体尺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滩羊胴体重、背膘厚度和屠宰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滩羊肌肉组织中氨基酸、脂肪酸、风味物质和矿物元素的含量及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饲喂柠条可达到与饲喂苜蓿滩羊相似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柠条可作为优质粗饲料替代苜蓿应用于滩羊养殖中。

    2025年18期 v.48;No.62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 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对雷州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陈安淼;吴倩莲;彭唯实;刘虎;杨远廷;韩建成;周汉林;黄世洋;

    试验旨在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S)添加水平对雷州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择4只体重为(10.71±1.24) kg的雷州山羊,分别于代谢笼中饲喂。采用4×4拉丁方设计,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C组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5.0和7.5 g/(只·d)的BS制剂。试验共4期,每期28 d,其中预试期23 d,正式试验期5 d。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C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D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粪便微生物的Coverage指数均为0.990,丰富度和多样性并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各组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主要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和疣微菌门,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主要为毛螺旋菌科未分类菌属、UCG-005、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属、理研菌科RC9肠道群属、未命名产粪固醇菌群。与A组相比,B组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norank_f_F082、普雷沃氏菌科UCG-004菌属和另枝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C组毛螺旋菌科未分类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UCG-005、norank_f_F082、普雷沃氏菌科UCG-004菌属和另枝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D组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普雷沃氏菌科UCG-004菌属和另枝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饲喂BS可以提高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菌群结构,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综合考虑,雷州山羊饲粮中BS适宜添加量为5.0 g/(只·d)。

    2025年18期 v.48;No.624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 妊娠期补饲维生素A、D、E对放牧绵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张治朋;付陈飞;张建强;马军德;张文举;

    试验旨在探究在妊娠期补饲精料中补充不同梯度维生素A、D、E对放牧绵羊瘤胃发酵特征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月龄相近、体重(55.38±7.26) kg的妊娠后期中国美利奴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在放牧条件下,对照组(CON组)仅补饲精料,低剂量组(L组)在精料中分别补充900、100和30 IU/kg维生素A、D、E,中剂量组(M组)在精料中分别补充1 800、200和60 IU/kg维生素A、D、E,高剂量组(H组)在精料中分别补充2 700、300和90 IU/kg维生素A、D、E。预试期5 d,正式试验期55 d。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M组乙酸、丙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CON组乙丙比显著高于L组、M组和H组(P<0.05)。各组瘤胃pH值、氨态氮及丁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M组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CON组(P<0.05),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CON组和L组(P<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CON组与M组样本在主坐标分析(PCoA)中呈现显著分离(P<0.05);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和Cryptobacteroides为优势菌属。研究表明,补饲精料中添加维生素A、D、E能够提升放牧绵羊的能量利用效率,改善瘤胃微生物丰富度、多样性及相关菌属丰度,且精料中分别补充1 800、200和60 IU/kg维生素A、D、E效果较好。

    2025年18期 v.48;No.624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TMR颗粒对辽宁绒山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冀红芹;孟令楠;于明;吕丹娜;王浩东;杨荣芳;曲强;孙亚波;

    试验旨在探究全混合日粮(TMR)颗粒对辽宁绒山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气体代谢、能氮代谢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辽宁绒山羊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饲喂TMR,试验组饲喂相同配方的TMR颗粒。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性能、粪便评分和营养物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耗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沉积氮量有升高的趋势;甲烷能和总产热显著提高(P<0.05),其他能氮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血清氮代谢、脂代谢、抗氧化和肝脏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净收入比对照组提高21.65%。研究表明,TMR颗粒对辽宁绒山羊生长性能和健康情况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养殖收益。

    2025年18期 v.48;No.624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甜叶菊提取物对肉羊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刘燕;郝振芳;陈功义;王申锋;

    试验旨在探究甜叶菊提取物对肉羊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3月龄健康的湖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甜叶菊1组、2组和3组分别饲喂添加200、400和800 mg/kg甜叶菊提取物的饲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2组和3组湖羊末重、总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2组和3组肉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甜叶菊1组、2组和3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1组、2组和3组肉羊肌肉中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甜叶菊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2组和3组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2组和3组屠宰率和眼肌面积显著提高(P<0.05),滴水损失和肉色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系水力和pH值显著提高(P<0.05);甜叶菊2组肉色红度(a*)值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甜叶菊提取物可以改善肉羊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适宜添加量为400 mg/kg。

    2025年18期 v.48;No.62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酵母硒添加水平对母羊繁殖性能、抗氧化功能及羔羊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智利红;王玉琴;李成山;

    试验旨在探究酵母硒对妊娠后期母羊繁殖性能、抗氧化功能及子代羔羊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0只2胎次、妊娠(122±4) d的健康杜寒杂交母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5(Ⅰ组)、0.25(Ⅱ组)和0.35 mg/kg(Ⅲ组)酵母硒。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49 d。结果显示,Ⅱ组妊娠母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子代羔羊21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1)。Ⅰ组产后母羊血清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Ⅱ组与Ⅲ组产后母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组子代羔羊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球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Ⅱ组子代羔羊血清白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Ⅱ组和Ⅲ组子代羔羊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产后母羊血清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Ⅱ组母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在妊娠母羊饲粮中添加适量的酵母硒,可以提高母羊的繁殖激素水平和抗氧化能力,改善子代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其中0.25~0.35 mg/kg的剂量效果较好。

    2025年18期 v.48;No.62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猪营养

  • 液态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和肝脏抗氧化抗炎的影响

    马晓阳;袁汝喜;李狄科;张文辉;林柏羽;凌晨涛;沈水宝;方运雄;

    试验旨在探究液态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机体健康的影响。选取8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用5%发酵玉米秸秆等量替代玉米,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77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心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和白球比(A/G)显著降低(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研究表明,液态饲喂5%发酵玉米秸秆等量替代玉米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负面影响,可通过增强抗氧化和抗炎功能改善机体健康。

    2025年18期 v.48;No.624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复方中草药超微粉对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肌纤维的影响

    巩薇娜;曹日亮;胡广英;董春光;

    试验旨在探究复方中草药超微粉对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背最长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并分析纤维类型与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相关性。选取48头体重(30.73±1.33) kg的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复方中草药超微粉。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12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末重(FBW)、平均日增重(ADG)、胴体重(EBW)及背膘厚度(BFT)均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F/G)降低6.49%。试验组背最长肌胶原纤维、Ⅰ型肌纤维及肌纤维密度显著升高(P<0.05),Ⅱa型肌纤维和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肌肉剪切力、滴水损失和肉色黄度(b*)值显著降低(P<0.05),大理石花纹评分和肉色红度(a*)值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Ⅰ型肌纤维与ADG、EBW和大理石花纹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剪切力和b*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胶原纤维与ADG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EBW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超微粉能够改善猪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肌肉不同类型纤维与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25年18期 v.48;No.624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禽营养

  • 白藜芦醇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鞠安琪;朱日宁;王成宇;张芳毓;肖丹;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白藜芦醇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选取60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2 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CK组)、250(Ⅰ组)、500(Ⅱ组)和1 000 mg/kg(Ⅲ组)白藜芦醇。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8 w。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Ⅱ组和Ⅲ组产蛋率和平均日产蛋重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Ⅲ组蛋黄颜色显著加深(P<0.05),Ⅱ组和Ⅲ组蛋壳厚度显著增加(P<0.05),各添加组哈氏单位均显著提高(P<0.05)。Ⅱ组和Ⅲ组雌二醇(E_2)和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各添加组褪黑素(MT)水平显著提高(P<0.05)。Ⅱ组和Ⅲ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Ⅱ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添加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添加组卵巢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Ⅱ组和Ⅲ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在产蛋后期蛋鸡饲粮中添加白藜芦醇可以改善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生殖激素水平,增强肝脏和卵巢抗氧化功能,添加量为500 mg/kg时效果较好。

    2025年18期 v.48;No.624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 槲皮素对脂多糖诱导肉鸡肠炎的保护作用

    马云冲;王艺然;李逸飞;陈新杭;王宏钰;刘永华;

    试验旨在探究槲皮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肉鸡肠炎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选取300只1日龄体况良好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5组:低剂量组(基础饲粮+200 mg/kg槲皮素)、中剂量组(基础饲粮+400 mg/kg槲皮素)、高剂量组(基础饲粮+800 mg/kg槲皮素)、LPS组(基础饲粮)和对照组(基础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21 d。试验第16、18和20天,对低、中、高剂量组及LPS组肉鸡注射500μg/kg LPS溶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LPS组(P<0.05)。中剂量组法氏囊指数显著低于低、高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回肠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低、高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空肠TNF-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低、高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回肠封闭蛋白-2(Claudin-2)和空肠闭锁小带蛋白-2(ZO-2)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低、高剂量组(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400 mg/kg槲皮素可有效缓解LPS诱导的肉鸡肠道炎症,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并调节免疫反应。

    2025年18期 v.48;No.624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 金银花黄芩复合提取物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脂代谢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阳巧梅;廖婵娟;陈鑫;尹秀娟;郭湘;马纯英;李丹;

    试验旨在探究金银花黄芩复合提取物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脂代谢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择2 000只60周龄健康的京粉6号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2组和3组分别添加250、500和1 000 mg/kg的金银花黄芩复合提取物。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8 w。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3组蛋鸡产蛋率分别显著提高了4.34%和4.67%(P<0.05),平均日产蛋重显著提高了3.94%和4.32%(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了3.10%和3.54%(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3组蛋黄颜色极显著增强(P<0.01),试验2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3组蛋黄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各试验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和3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3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空肠绒毛高度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和3组空肠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金银花黄芩复合提取物可以改善产蛋后期京粉6号蛋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调节脂代谢,改善肠道形态,适宜添加量为500 mg/kg。

    2025年18期 v.48;No.624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水生动物营养

  • 甜橙油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肌肉营养的影响

    秦志清;梁萍;田田;刘银华;李学贵;王茂元;林建斌;

    试验旨在探究甜橙油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约240 g的健康罗非鱼18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B组)、0.3%(C组)和0.5%(D组)的甜橙油。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50 d。结果显示,随着甜橙油添加比例的增加,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均逐渐升高,D组较A组分别提高13.97%、9.72%和15.77%。α-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和胰蛋白酶(TPS)活性均随甜橙油添加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其中D组TPS活性最高(1 270.95 U/mg),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肌肉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5),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HEAA)含量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呈递增趋势。D组氨基酸总量(TAA)、EAA、HEAA及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均最高。研究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甜橙油可以改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增强消化酶活性、优化肌肉营养成分,添加比例为0.5%时效果较好。

    2025年18期 v.48;No.624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 溶血卵磷脂对饲喂低脂饲料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形态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魏玉强;刘小川;毕宇霖;赵建国;周志豪;徐奇友;

    试验旨在探究在低脂饲料中添加溶血卵磷脂(LPC)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形态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44.51±0.36) g的大口黑鲈27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饲喂12.05%粗脂肪的基础饲料,LL1组饲喂11.55%粗脂肪并添加0.05%LPC的饲料,LL2组饲喂11.05%粗脂肪并添加0.10%LPC的饲料。预试期14 d,正式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L1组和LL2组增重率(WGR)显著提高(P<0.05),肝体比(HSI)显著下降(P<0.05);LL1组饲料系数(FCR)显著下降(P<0.05),LL2组有降低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LL2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LL1组和LL2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LL1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LL2组虽有上升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LL2组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L1和LL2组肠道绒毛高度(VH)均显著提高(P<0.05),肝脏细胞空泡数量和大小及细胞核数量均明显改善。研究表明,在降低饲料脂肪水平的同时添加LPC可有效促进大口黑鲈生长,改善脂质代谢和肠道形态,减轻肝脏脂肪沉积,其中以添加0.10%LPC同时将脂肪水平降低1.00%的效果最佳。

    2025年18期 v.48;No.624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特种动物营养

  • 不同水平花生秧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脏器发育的影响

    李朝阳;曹仕僖;孙佳敏;王志昌;崔亚垒;徐峰;史莹华;刘伯帅;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花生秧(PV)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脏器发育的影响。选取40日龄健康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公母各半)。低(LPM组)、中(MPM组)和高PV水平组(HPM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7.00%、41.85%和45.00%的PV,其中LPM组为基础饲养标准。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HPM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低于MPM组和LPM组(P<0.05),LPM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低于MPM组和HPM组(P<0.05),HPM组料重比(F/G)极显著高于LPM组和MPM组(P<0.01)。LPM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HPM组(P<0.05),各试验组其他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HPM组肝脏重和肝脏指数均极显著低于MPM组和LPM组(P<0.01),MPM组脾脏重显著高于HPM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PV可有效改善肉兔生长性能,促进肝脏、脾脏器官的生长发育,推荐添加量为41.85%。

    2025年18期 v.48;No.624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试验研究

  • 抑制水产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的发酵瑶药工艺优化及其特性研究

    李泽洋;张丽萍;黄昌林;张雨彤;郭松;

    试验旨在筛选对常见水产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具有抑制作用的发酵瑶药,优化其发酵工艺并对其抗菌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对15种常见瑶药进行初步筛选;以抑菌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筛选所得瑶药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发酵产物进行活性成分测定。结果显示,葫芦钻发酵产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其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5 d、接种量4.36%、发酵温度33.7℃,该条件下抑菌率达85.12%。发酵葫芦钻中黄酮、多酚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0.23、26.35和4.77 mg/g;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3 g/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6 g/L。研究表明,葫芦钻发酵产物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具备作为饲料添加剂开发的潜力。

    2025年18期 v.48;No.624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蒙药德都红花-7味散缓解AFB1致肝损伤的机制

    李亚莉;毛景东;崔一龙;

    试验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析,结合试验验证方法探究德都红花-7味散缓解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肝损伤的潜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德都红花-7味散活性成分及靶点,结合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AFB_1肝损伤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PyMol验证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德都红花-7味散的核心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关键靶点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肿瘤蛋白p53(TP53)、细胞色素P4501A1酶(CYP1A1)等。KEGG通路分析显示,德都红花-7味散通过调控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细胞色素P450(CYP450)代谢、氧化应激等通路,有效缓解AFB_1诱导的肝损伤。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等成分与TP53、CYP1A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1(GSTP1)等靶点结合稳定。研究表明,德都红花-7味散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等成分调控TP53、CYP1A1、GSTP1表达,影响AFB_1代谢、氧化应激及凋亡通路,从而减轻肝损伤。

    2025年18期 v.48;No.624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6K]
  • 一株高效降解水稻秸秆的真菌分离鉴定与降解效率的研究

    王海冰;崔钰华;胡丽娇;田思雨;周文彤;余源;尹守亮;

    试验旨在分离一株可高效降解水稻秸秆的真菌并评估其降解效率。采集腐败水稻秸秆堆积区土壤样品10.0 g,采用唯一碳源方法进行真菌筛选。结果显示,成功分离获得一株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真菌,经鉴定为波兰青霉(Penicillium polonicum) DW-1。内切葡聚糖酶(CMCase)、外切葡聚糖酶(CBH)、β-葡萄糖苷酶(β-G)和木聚糖酶(Xyn)活性分别为195.3、83.4、112.5和198.2 U/mL;CMCase、β-G和Xyn最适反应温度为50℃,而CBH最适反应温度为70℃;CMCase最适反应pH值为4.0,Xyn为5.0,CBH和β-G均为6.0。此外,1 mmol/L Fe~(2+)可显著提高CMCase、β-G和Xyn活性。菌株DW-1对水稻秸秆的降解效率可达40.7%。研究表明,菌株DW-1对水稻秸秆展现出高效降解能力,在水稻秸秆饲料化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2025年18期 v.48;No.624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 大豆低丰度蛋白对断奶小鼠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刘明美;沈达;詹康;占今舜;

    试验旨在探究大豆低丰度蛋白对断奶小鼠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21日龄断奶ICR雄性小鼠1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2只小鼠,每天分别灌胃含0(对照组)、0.5(D_(0.5 mg)组)、1.0(D_(1.0 mg)组)、2.0(D_(2.0 mg)组)和4.0 mg(D_(4.0 mg)组)蛋白质的大豆低丰度蛋白提取物溶液200μL。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末重均高于对照组,D_(2.0 mg)组末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D_(2.0 mg)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_(0.5 mg)组(P<0.01),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长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D_(0.5 mg)组(P<0.01)。D_(2.0 mg)组肠道放线菌门和无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_(0.5 mg)组埃希氏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灌胃大豆低丰度蛋白提取物能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组成,促进小鼠生长,添加剂量为2.0 mg/d时效果较好。

    2025年18期 v.48;No.624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 响应面法优化刺山柑槲皮素提取工艺及其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游国叶;熊大维;杨珍珍;胡思宏;

    试验旨在探究刺山柑槲皮素最佳提取工艺及体内外抗氧化活性。以刺山柑槲皮素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刺山柑槲皮素提取工艺,并以最佳工艺进行体外抗氧化试验,探究槲皮素对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 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选取300只1日龄三黄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2组和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300和400 mg/kg刺山柑槲皮素提取物。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刺山柑槲皮素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32℃、萃取压力30 MPa、夹带剂流速为1.2 mL/min、CO_2流量18 L/h,在此条件下槲皮素提取率为20.21%。随着刺山柑槲皮素质量浓度的增加,刺山柑槲皮素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逐渐增加,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61.02 g/L和54.68 g/L。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3组三黄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1组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刺山柑槲皮素工艺稳定可行,提取的槲皮素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可为后续刺山柑槲皮素提取生产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营养研究

  • 青贮时间对金牧粮草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刘炳;唐雅琴;周可扬;杨理源;燕适龙;王亚松;龚磊;牛俊丽;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青贮时间对金牧粮草发酵品质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金牧粮草采用真空袋青贮发酵60 d,分别于青贮第0、3、7、15、30、60天测定发酵品质,并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菌群。结果显示,青贮60 d时,金牧粮草青贮pH值显著低于0~15 d(P<0.05),丙酸含量显著高于3~15 d(P<0.05),氨态氮/总氮的值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青贮15~60 d时,金牧粮草青贮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青贮0 d(P<0.05)。青贮7 d和30 d的Chao1指数、7~60 d的Simpson指数及7~30 d的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青贮0 d(P<0.05)。青贮3 d时,金牧粮草青贮以不动杆菌属等好氧菌相对丰度较高;青贮7 d时鞘氨醇杆菌属、乳杆菌属等酸化菌相对丰度较高;青贮15 d时,金牧粮草青贮中罗伊氏乳杆菌属相对丰度较高;青贮30 d时,金牧粮草青贮中乳酸乳杆菌属等为主导,青贮60 d时,寡养单胞菌属等兼性厌氧菌活跃。研究表明,金牧粮草青贮过程中,好氧菌在3 d内活跃,在7 d进入酸化阶段,至30 d达到稳定期;而在青贮60 d时,兼性厌氧菌重新活跃,此时青贮品质较好。

    2025年18期 v.48;No.624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 不同添加剂对菊苣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曾茂芹;周丽;何淑敏;付薇;牟琼;孟军江;雷勤;韩永芬;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剂对菊苣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7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T1组、T2组、T3组分别在菊苣青贮中添加10%、20%、30%玉米粉,T4组添加10%麦麸,T5组添加10%玉米粉和10%麦麸,T6组添加20%玉米粉和10%麦麸,对照组(CK组)为菊苣单独青贮。青贮发酵60 d。结果显示:T3组、T4组、T5组和T6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T5组和T6组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各试验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各试验组相对饲喂价值均显著高于CK组(P<0.05)。T3组、T4组、T5组和T6组p H值显著低于CK组(P<0.05);T2组、T3组、T5组和T6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各试验组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T1组、T2组、T4组和T6组丙酸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各试验组氨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青贮饲料综合营养价值排序为:T6组>T5组>T4组>T3组>T2组>T1组>CK组。研究表明,添加20%玉米粉和10%麦麸可以提高菊苣青贮饲料的综合营养价值,改善青贮品质。

    2025年18期 v.48;No.624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 酶菌发酵对辣木茎叶青贮营养品质、抗营养因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王飞;雷福红;赵春攀;龙继明;李海泉;张祖兵;

    试验旨在探究菌剂、酶制剂及其复合处理对辣木茎叶青贮营养品质、抗氧化能力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CK组)不添加任何制剂,M1组添加0.15%枯草芽孢杆菌+0.15%解淀粉芽孢杆菌,M2组添加0.10%纤维素酶+0.10%植酸酶,M3组添加0.15%枯草芽孢杆菌+0.15%解淀粉芽孢杆菌+0.10%纤维素酶+0.10%植酸酶。青贮28 d。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M1组和M3组的干物质(DM)和粗蛋白(CP)含量,以及所有添加组粗脂肪(EE)含量和M3组粗灰分(Ash)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M2组和M3组粗纤维(C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及各添加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所有添加组氨态氮(NH_3-N)和单宁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M1组和M3组氨基酸(AA)和乳酸(LA)含量,以及M2组和M3组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M2组和M3组植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M1组和M3组黄酮和总酚含量显著提高(P<0.05),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CK组(P<0.05)。研究表明,酶菌复合发酵可协同改善辣木茎叶青贮的营养价值,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并增强了抗氧化能力。

    2025年18期 v.48;No.624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 不同种植行距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徐玥;张召兴;邱青璐;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种植行距对河北承德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中苜2号、草原3号和公农1号为试验材料,在播种量为40 kg/hm~2条件下,设置15、25、35和45 cm等4个行距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显示,中苜2号在行距25 cm和35 cm时株高显著高于行距15 cm(P<0.05),茎叶比显著低于行距15 cm(P<0.05);草原3号在行距35 cm时株高显著高于行距15 cm和25 cm(P<0.05);公农1号在行距25 cm和35 cm时株高显著高于行距15 cm(P<0.05)。中苜2号在行距25 cm和35 cm时干草产量显著高于行距15 cm(P<0.05);草原3号在行距35 cm时干草产量显著高于行距15 cm和25 cm(P<0.05);公农1号在行距25 cm时干草产量显著高于行距15 cm和45 cm(P<0.05)。中苜2号在行距25 cm和35 cm时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行距15 cm(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行距15 cm和45 cm(P<0.05),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行距15 cm和45 cm(P<0.05);行距25 cm时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行距15 cm和45 cm(P<0.05)。草原3号在行距35 cm时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行距15 cm和25 cm(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行距15 cm(P<0.05),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行距15 cm(P<0.05)。公农1号在行距25 cm时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行距15 cm(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行距15 cm(P<0.05);行距25 cm和35 cm时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行距15 cm(P<0.05)。研究表明,中苜2号的适宜种植行距为25~35 cm,草原3号为35 cm,公农1号为25 cm。

    2025年18期 v.48;No.624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检测技术

  • 在线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蛋鸡肌肉及血浆中γ-氨基丁酸含量

    孙云竹;赵宇;尤春雪;刘鼎阔;任超琪;赵昕;李留安;于晓雪;

    试验旨在建立1种基于在线柱前邻苯二醛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OPA-HPLC)测定海兰褐蛋鸡血浆及肌肉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分析方法。将蛋鸡血浆及匀浆肌肉样品经纯净水提取、超声处理并离心后,取上清液,经0.22μm滤膜,与4倍体积的衍生试剂进行在线柱前衍生反应。结果显示,在EP-C18色谱柱(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乙腈∶磷酸盐缓冲液为27∶73、流速0.5 mL/min、柱温30℃、波长333 nm条件下,进行紫外检测效果最佳。GABA在8~1 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115x-7.598(R~2=0.999 6),方法检出限(LOD)为5.41 mg/L,定量限(LOQ)为18.04 mg/L。血浆中GABA的平均回收率为95.43%~101.3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08%~7.42%;肌肉中GABA的平均回收率为94.09%~100.90%,RSD为3.23%~6.88%。试验所用方法测得蛋鸡血浆中GABA含量为37.265 mg/L,胸肌中为1.064 mg/g,腿肌中为12.723 mg/g。研究表明,OPA-HPLC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精密度良好、特异性强,适用于蛋鸡血浆及不同部位肌肉中GABA含量的快速、批量检测。

    2025年18期 v.48;No.624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 基于金核银壳纳米材料检测饲料中氯霉素的SERS免疫层析技术研究

    陈海秀;陈佳琪;罗家其;贺兆源;谢芝港;陈海兰;

    试验旨在建立1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重复性良好的氯霉素(CAP)残留现场快速筛查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在拉曼信号分子4-巯基苯甲酸(4-MBA)修饰的金纳米球表面沉积银壳。以金核-拉曼分子-银壳纳米颗粒(Au@4-MBA@Ag NPs)作为标记材料,构建新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免疫层析技术(SERSICA)。结果显示,SERS-ICA可在15 min内完成饲料中CAP的定性与定量检测,可视化检测限(LOD)为10.000μg/L,新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信号的LOD为0.430μg/L。SERS-ICA试纸条对常见兽药抗生素无交叉反应;批次内和批次间试纸条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1.10%和0.65%。在鸡饲料和池塘水样本中CAP的回收率分别为96%~105%和97%~104%。研究表明,基于金核银壳纳米颗粒的CAP SERS-ICA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重复性良好,适用于饲料等样本中CAP残留的现场快速筛查。

    2025年18期 v.48;No.624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综述

  • 茶多酚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黄琴;杨冰燕;闫斌;张浩;张萌;张丽娟;朱宏阳;李清;

    茶多酚作为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杀菌消炎、维护动物肠道健康和增强免疫等生物活性功能。茶多酚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可提高畜禽、水产等动物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产品品质,减少抗生素使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因动物种类、日龄和茶多酚纯度等因素存在差异,茶多酚的适宜添加剂量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文章综述了茶多酚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总结其在畜禽和水产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为茶多酚在动物养殖中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植物甾醇对饲粮引起的动物肠道氧化应激改善作用研究进展

    张新茹;李万军;周祝林;梁坤;张明军;程辟;

    氧化还原系统平衡是保障畜禽肠道健康的关键因素。氧化应激会破坏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营养物质利用率,诱发肠道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畜禽生产性能下降,经济效益受损。饲料成分氧化变质和霉菌毒素污染是引发动物肠道氧化应激的重要诱因,直接威胁肠道稳态。随着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在饲料中的全面禁用,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作为替代方案已成为研究热点。植物甾醇具有降胆固醇、抗炎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在改善肠道氧化状态、调节菌群平衡、优化肠道形态及增强屏障功能方面展现良好潜力。文章综述了饲料源性因素诱发的动物肠道氧化应激的机制,并重点探讨植物甾醇在缓解肠道氧化应激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在畜禽健康养殖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 马苏大麻哈鱼繁养现状与营养调控相关研究进展

    万英明;尹壮;曲桂娟;张彪;李明泽;郑爽;陈秀梅;王桂芹;

    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是一种分布于我国图们江、绥芬河水系的冷水性溯河洄游鱼类。该鱼种肉质细腻、风味独特且经济价值高,已成为鲑鳟养殖产业中的新兴品种。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马苏大麻哈鱼基础营养评价与粗放养殖技术,在驯化机制、系统化营养需求参数及专属配合饲料研发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阐述了马苏大麻哈鱼的繁育与养殖技术现状、核心营养素需求及环境因子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基于当前规模化养殖的瓶颈,提出了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为我国马苏大麻哈鱼人工养殖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王颖;王欣;梁帅;何东旭;刘美玲;王连顺;杨国军;王华;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HN-AD菌)是一类能够在好氧条件下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凭借独特的代谢特性和高效的脱氮能力,该菌在污水脱氮领域实现了单一反应器内同步脱氮的技术突破。HN-AD菌可通过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耦合代谢途径,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展现出卓越的水质调控能力。此外,HN-AD菌还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益生功能,其突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自聚集特性及与固定化技术结合的能力,为该菌株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优势。文章综述了HN-AD菌的发现过程、代谢机制、影响脱氮性能的关键因素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为HN-AD菌在水产养殖领域的深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 香蕉副产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洪佳敏;林宝妹;何炎森;吴水金;吴妙鸿;

    香蕉在种植、采摘及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副产物,其富含酚类、多糖、膳食纤维、果胶和花青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调节肠道菌群及抗菌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展现出作为优良饲料原料的开发潜力。在动物养殖中,香蕉副产物不仅可以提供营养,促进肠道发育,改善生长性能并增强抗病能力,还有助于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饲料成本,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文章综述了香蕉副产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其在饲料领域的深入开发与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 植物肽的制备方法、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苏文;周金凤;李政璇;陈德经;杨元昊;赵云奎;王景华;习林杰;

    植物肽是一类通过水解植物蛋白获得的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肽类物质。凭借安全性高、来源广泛、加工性能优良及功能活性突出等优势,植物肽已在食品工业与畜牧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植物肽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水解法(酸水解、碱水解和酶水解)、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和直接提取法。植物肽具有抗氧化和促进动物生长等多种功能特性,其作用机制包括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调节生长激素水平、通过提供质子与电子直接清除自由基和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等。这些机制协同促进养分吸收,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并发挥抗氧化与抑菌作用,因此植物肽在畜禽及水产动物饲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植物肽的制备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为该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 抗菌肽作用机制及其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应用研究

    武静;薛忠;张海涛;张善芳;

    抗菌肽(AMPs)作为一类由多种生物合成的天然小分子活性肽,具有广谱抗菌、抗炎、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近年来在反刍动物营养与健康领域受到广泛关注。AMPs在改善反刍动物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功能、优化肠道微生态、提高饲料利用率及降低疾病发生率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文章综述了AMPs的结构特点、分类方式及其主要作用机制,探讨了AMPs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稳定性、毒副作用、生产成本等问题,并展望了其在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AMPs的高效开发与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精准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 奶牛生产中豆粕减量替代技术的研究进展

    杨海峰;吴双军;杨玉东;郑文凯;刘敏;程飞;王斐;刘永军;

    受国内外大豆市场波动与养殖业需求变化的共同影响,大豆及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奶牛饲粮成本显著增加。推广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对推动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方向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优质蛋白饲料资源种类及其替代途径,以及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饲粮的应用,阐述了奶牛生产中豆粕减量替代的关键技术策略,为蛋白饲料资源高效利用和低蛋白饲粮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产业经济

  • 饲草种植规模对饲料价格的时变冲击效应研究

    闫琼;

    文章基于2012年1月—2022年12月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饲草种植规模对饲料价格的影响。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系统分析了饲草种植规模对饲料价格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饲料种植规模与饲料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对降低饲料价格具有显著作用。饲草种植规模的变化会在10期内传导至饲料价格,引发其波动。该影响具有较长的持续性,在10期后仍能保持9.612 013%的贡献率。此外,豆粕原料价格和气候风险也是影响饲料价格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饲草种植规模是影响饲料价格的一个关键变量,合理扩大种植面积可为饲料市场稳定和价格调控提供帮助。

    2025年18期 v.48;No.624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 我国肉牛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分析:基于超越对数函数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

    凌端平;

    文章基于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实证评估肉牛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投入-产出层面,研发投入与资本投入对肉牛产业绿色创新产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劳动力投入的边际贡献为负。在研究期内,全国肉牛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现平稳上升态势;从区域差异来看,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最高,东北地区次之,东部和中部地区相对较低;在外生影响因素方面,绿色金融、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均在不同程度上对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表明,提升肉牛产业绿色创新效率需进一步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并充分发挥金融、环境政策、产业结构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协同促进作用。

    2025年18期 v.48;No.624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新质生产力

  • 金融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研究

    于洁;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金融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为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资金支持,进而有效促进了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文章以2013—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金融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介效应分析进一步显示,金融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显著提升了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文章从理论与实证层面深化了对金融新质生产力与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关系的理解,为通过金融创新推动畜牧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赋能畜牧业绿色发展的路径研究

    董玲玲;

    科技创新是引领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及新模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科技创新赋能畜牧业绿色转型,不仅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够促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集群的构建。科技创新可有效降低畜牧业绿色生产成本,完善绿色发展标准体系,提升绿色治理能力,从而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因此,应通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强绿色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健全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等途径,系统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体系,协同推进畜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迈进,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5年18期 v.48;No.624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