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彦源;许越;刘统高;王倩;杨冲;徐明;陈亮;
试验旨在探究柠条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20.00±5.00) kg、体况一致的3月龄健康滩羊羔羊100只,随机分为苜蓿组和柠条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羊。饲粮精粗比为60∶40,预试期5 d,正式试验期170 d,包括前期(1~60 d)和后期(61~170 d)。结果显示,苜蓿组和柠条组羔羊试验全期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柠条组羔羊平均日增重在试验前期显著低于苜蓿组(P<0.05);在后期高于苜蓿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粗饲料种类对滩羊末重、试验全期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羔羊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等体尺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滩羊胴体重、背膘厚度和屠宰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滩羊肌肉组织中氨基酸、脂肪酸、风味物质和矿物元素的含量及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饲喂柠条可达到与饲喂苜蓿滩羊相似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柠条可作为优质粗饲料替代苜蓿应用于滩羊养殖中。
2025年18期 v.48;No.62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 陈安淼;吴倩莲;彭唯实;刘虎;杨远廷;韩建成;周汉林;黄世洋;
试验旨在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S)添加水平对雷州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择4只体重为(10.71±1.24) kg的雷州山羊,分别于代谢笼中饲喂。采用4×4拉丁方设计,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C组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5.0和7.5 g/(只·d)的BS制剂。试验共4期,每期28 d,其中预试期23 d,正式试验期5 d。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C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D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粪便微生物的Coverage指数均为0.990,丰富度和多样性并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各组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主要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和疣微菌门,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主要为毛螺旋菌科未分类菌属、UCG-005、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属、理研菌科RC9肠道群属、未命名产粪固醇菌群。与A组相比,B组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norank_f_F082、普雷沃氏菌科UCG-004菌属和另枝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C组毛螺旋菌科未分类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UCG-005、norank_f_F082、普雷沃氏菌科UCG-004菌属和另枝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D组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普雷沃氏菌科UCG-004菌属和另枝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饲喂BS可以提高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菌群结构,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综合考虑,雷州山羊饲粮中BS适宜添加量为5.0 g/(只·d)。
2025年18期 v.48;No.624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 张治朋;付陈飞;张建强;马军德;张文举;
试验旨在探究在妊娠期补饲精料中补充不同梯度维生素A、D、E对放牧绵羊瘤胃发酵特征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月龄相近、体重(55.38±7.26) kg的妊娠后期中国美利奴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在放牧条件下,对照组(CON组)仅补饲精料,低剂量组(L组)在精料中分别补充900、100和30 IU/kg维生素A、D、E,中剂量组(M组)在精料中分别补充1 800、200和60 IU/kg维生素A、D、E,高剂量组(H组)在精料中分别补充2 700、300和90 IU/kg维生素A、D、E。预试期5 d,正式试验期55 d。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M组乙酸、丙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CON组乙丙比显著高于L组、M组和H组(P<0.05)。各组瘤胃pH值、氨态氮及丁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M组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CON组(P<0.05),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CON组和L组(P<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CON组与M组样本在主坐标分析(PCoA)中呈现显著分离(P<0.05);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和Cryptobacteroides为优势菌属。研究表明,补饲精料中添加维生素A、D、E能够提升放牧绵羊的能量利用效率,改善瘤胃微生物丰富度、多样性及相关菌属丰度,且精料中分别补充1 800、200和60 IU/kg维生素A、D、E效果较好。
2025年18期 v.48;No.624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冀红芹;孟令楠;于明;吕丹娜;王浩东;杨荣芳;曲强;孙亚波;
试验旨在探究全混合日粮(TMR)颗粒对辽宁绒山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气体代谢、能氮代谢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辽宁绒山羊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饲喂TMR,试验组饲喂相同配方的TMR颗粒。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性能、粪便评分和营养物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耗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沉积氮量有升高的趋势;甲烷能和总产热显著提高(P<0.05),其他能氮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血清氮代谢、脂代谢、抗氧化和肝脏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净收入比对照组提高21.65%。研究表明,TMR颗粒对辽宁绒山羊生长性能和健康情况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养殖收益。
2025年18期 v.48;No.624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刘燕;郝振芳;陈功义;王申锋;
试验旨在探究甜叶菊提取物对肉羊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3月龄健康的湖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甜叶菊1组、2组和3组分别饲喂添加200、400和800 mg/kg甜叶菊提取物的饲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2组和3组湖羊末重、总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2组和3组肉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甜叶菊1组、2组和3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1组、2组和3组肉羊肌肉中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甜叶菊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2组和3组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2组和3组屠宰率和眼肌面积显著提高(P<0.05),滴水损失和肉色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系水力和pH值显著提高(P<0.05);甜叶菊2组肉色红度(a*)值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甜叶菊提取物可以改善肉羊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适宜添加量为400 mg/kg。
2025年18期 v.48;No.62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 智利红;王玉琴;李成山;
试验旨在探究酵母硒对妊娠后期母羊繁殖性能、抗氧化功能及子代羔羊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0只2胎次、妊娠(122±4) d的健康杜寒杂交母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5(Ⅰ组)、0.25(Ⅱ组)和0.35 mg/kg(Ⅲ组)酵母硒。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49 d。结果显示,Ⅱ组妊娠母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子代羔羊21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1)。Ⅰ组产后母羊血清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Ⅱ组与Ⅲ组产后母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组子代羔羊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球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Ⅱ组子代羔羊血清白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Ⅱ组和Ⅲ组子代羔羊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产后母羊血清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Ⅱ组母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在妊娠母羊饲粮中添加适量的酵母硒,可以提高母羊的繁殖激素水平和抗氧化能力,改善子代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其中0.25~0.35 mg/kg的剂量效果较好。
2025年18期 v.48;No.62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李泽洋;张丽萍;黄昌林;张雨彤;郭松;
试验旨在筛选对常见水产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具有抑制作用的发酵瑶药,优化其发酵工艺并对其抗菌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对15种常见瑶药进行初步筛选;以抑菌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筛选所得瑶药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发酵产物进行活性成分测定。结果显示,葫芦钻发酵产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其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5 d、接种量4.36%、发酵温度33.7℃,该条件下抑菌率达85.12%。发酵葫芦钻中黄酮、多酚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0.23、26.35和4.77 mg/g;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3 g/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6 g/L。研究表明,葫芦钻发酵产物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具备作为饲料添加剂开发的潜力。
2025年18期 v.48;No.624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 李亚莉;毛景东;崔一龙;
试验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析,结合试验验证方法探究德都红花-7味散缓解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肝损伤的潜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德都红花-7味散活性成分及靶点,结合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AFB_1肝损伤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PyMol验证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德都红花-7味散的核心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关键靶点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肿瘤蛋白p53(TP53)、细胞色素P4501A1酶(CYP1A1)等。KEGG通路分析显示,德都红花-7味散通过调控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细胞色素P450(CYP450)代谢、氧化应激等通路,有效缓解AFB_1诱导的肝损伤。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等成分与TP53、CYP1A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1(GSTP1)等靶点结合稳定。研究表明,德都红花-7味散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等成分调控TP53、CYP1A1、GSTP1表达,影响AFB_1代谢、氧化应激及凋亡通路,从而减轻肝损伤。
2025年18期 v.48;No.624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6K] - 王海冰;崔钰华;胡丽娇;田思雨;周文彤;余源;尹守亮;
试验旨在分离一株可高效降解水稻秸秆的真菌并评估其降解效率。采集腐败水稻秸秆堆积区土壤样品10.0 g,采用唯一碳源方法进行真菌筛选。结果显示,成功分离获得一株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真菌,经鉴定为波兰青霉(Penicillium polonicum) DW-1。内切葡聚糖酶(CMCase)、外切葡聚糖酶(CBH)、β-葡萄糖苷酶(β-G)和木聚糖酶(Xyn)活性分别为195.3、83.4、112.5和198.2 U/mL;CMCase、β-G和Xyn最适反应温度为50℃,而CBH最适反应温度为70℃;CMCase最适反应pH值为4.0,Xyn为5.0,CBH和β-G均为6.0。此外,1 mmol/L Fe~(2+)可显著提高CMCase、β-G和Xyn活性。菌株DW-1对水稻秸秆的降解效率可达40.7%。研究表明,菌株DW-1对水稻秸秆展现出高效降解能力,在水稻秸秆饲料化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2025年18期 v.48;No.624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 刘明美;沈达;詹康;占今舜;
试验旨在探究大豆低丰度蛋白对断奶小鼠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21日龄断奶ICR雄性小鼠1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2只小鼠,每天分别灌胃含0(对照组)、0.5(D_(0.5 mg)组)、1.0(D_(1.0 mg)组)、2.0(D_(2.0 mg)组)和4.0 mg(D_(4.0 mg)组)蛋白质的大豆低丰度蛋白提取物溶液200μL。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末重均高于对照组,D_(2.0 mg)组末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D_(2.0 mg)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_(0.5 mg)组(P<0.01),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长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D_(0.5 mg)组(P<0.01)。D_(2.0 mg)组肠道放线菌门和无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_(0.5 mg)组埃希氏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灌胃大豆低丰度蛋白提取物能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组成,促进小鼠生长,添加剂量为2.0 mg/d时效果较好。
2025年18期 v.48;No.624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 游国叶;熊大维;杨珍珍;胡思宏;
试验旨在探究刺山柑槲皮素最佳提取工艺及体内外抗氧化活性。以刺山柑槲皮素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刺山柑槲皮素提取工艺,并以最佳工艺进行体外抗氧化试验,探究槲皮素对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 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选取300只1日龄三黄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2组和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300和400 mg/kg刺山柑槲皮素提取物。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刺山柑槲皮素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32℃、萃取压力30 MPa、夹带剂流速为1.2 mL/min、CO_2流量18 L/h,在此条件下槲皮素提取率为20.21%。随着刺山柑槲皮素质量浓度的增加,刺山柑槲皮素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逐渐增加,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61.02 g/L和54.68 g/L。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3组三黄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1组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刺山柑槲皮素工艺稳定可行,提取的槲皮素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可为后续刺山柑槲皮素提取生产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 黄琴;杨冰燕;闫斌;张浩;张萌;张丽娟;朱宏阳;李清;
茶多酚作为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杀菌消炎、维护动物肠道健康和增强免疫等生物活性功能。茶多酚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可提高畜禽、水产等动物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产品品质,减少抗生素使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因动物种类、日龄和茶多酚纯度等因素存在差异,茶多酚的适宜添加剂量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文章综述了茶多酚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总结其在畜禽和水产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为茶多酚在动物养殖中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张新茹;李万军;周祝林;梁坤;张明军;程辟;
氧化还原系统平衡是保障畜禽肠道健康的关键因素。氧化应激会破坏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营养物质利用率,诱发肠道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畜禽生产性能下降,经济效益受损。饲料成分氧化变质和霉菌毒素污染是引发动物肠道氧化应激的重要诱因,直接威胁肠道稳态。随着抗生素作为促生长剂在饲料中的全面禁用,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作为替代方案已成为研究热点。植物甾醇具有降胆固醇、抗炎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在改善肠道氧化状态、调节菌群平衡、优化肠道形态及增强屏障功能方面展现良好潜力。文章综述了饲料源性因素诱发的动物肠道氧化应激的机制,并重点探讨植物甾醇在缓解肠道氧化应激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在畜禽健康养殖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 万英明;尹壮;曲桂娟;张彪;李明泽;郑爽;陈秀梅;王桂芹;
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是一种分布于我国图们江、绥芬河水系的冷水性溯河洄游鱼类。该鱼种肉质细腻、风味独特且经济价值高,已成为鲑鳟养殖产业中的新兴品种。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马苏大麻哈鱼基础营养评价与粗放养殖技术,在驯化机制、系统化营养需求参数及专属配合饲料研发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阐述了马苏大麻哈鱼的繁育与养殖技术现状、核心营养素需求及环境因子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基于当前规模化养殖的瓶颈,提出了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为我国马苏大麻哈鱼人工养殖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王颖;王欣;梁帅;何东旭;刘美玲;王连顺;杨国军;王华;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HN-AD菌)是一类能够在好氧条件下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凭借独特的代谢特性和高效的脱氮能力,该菌在污水脱氮领域实现了单一反应器内同步脱氮的技术突破。HN-AD菌可通过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耦合代谢途径,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展现出卓越的水质调控能力。此外,HN-AD菌还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益生功能,其突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自聚集特性及与固定化技术结合的能力,为该菌株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优势。文章综述了HN-AD菌的发现过程、代谢机制、影响脱氮性能的关键因素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为HN-AD菌在水产养殖领域的深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 洪佳敏;林宝妹;何炎森;吴水金;吴妙鸿;
香蕉在种植、采摘及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副产物,其富含酚类、多糖、膳食纤维、果胶和花青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调节肠道菌群及抗菌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展现出作为优良饲料原料的开发潜力。在动物养殖中,香蕉副产物不仅可以提供营养,促进肠道发育,改善生长性能并增强抗病能力,还有助于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饲料成本,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文章综述了香蕉副产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其在饲料领域的深入开发与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 苏文;周金凤;李政璇;陈德经;杨元昊;赵云奎;王景华;习林杰;
植物肽是一类通过水解植物蛋白获得的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肽类物质。凭借安全性高、来源广泛、加工性能优良及功能活性突出等优势,植物肽已在食品工业与畜牧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植物肽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水解法(酸水解、碱水解和酶水解)、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和直接提取法。植物肽具有抗氧化和促进动物生长等多种功能特性,其作用机制包括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调节生长激素水平、通过提供质子与电子直接清除自由基和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等。这些机制协同促进养分吸收,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并发挥抗氧化与抑菌作用,因此植物肽在畜禽及水产动物饲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植物肽的制备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为该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 武静;薛忠;张海涛;张善芳;
抗菌肽(AMPs)作为一类由多种生物合成的天然小分子活性肽,具有广谱抗菌、抗炎、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近年来在反刍动物营养与健康领域受到广泛关注。AMPs在改善反刍动物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功能、优化肠道微生态、提高饲料利用率及降低疾病发生率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文章综述了AMPs的结构特点、分类方式及其主要作用机制,探讨了AMPs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稳定性、毒副作用、生产成本等问题,并展望了其在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AMPs的高效开发与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精准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 杨海峰;吴双军;杨玉东;郑文凯;刘敏;程飞;王斐;刘永军;
受国内外大豆市场波动与养殖业需求变化的共同影响,大豆及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奶牛饲粮成本显著增加。推广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对推动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方向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优质蛋白饲料资源种类及其替代途径,以及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饲粮的应用,阐述了奶牛生产中豆粕减量替代的关键技术策略,为蛋白饲料资源高效利用和低蛋白饲粮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48;No.624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