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营养

  • 酵母水解物对哺乳犊牛精神状态、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李元晓;刘丹;晏克灿;孙成振;孙娟娟;皮庆洁;鲁志民;张才;

    试验旨在研究酵母水解物对犊牛精神状态、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39±2) kg的1日龄荷斯坦母犊牛3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组补饲5 g/(头·d)酵母水解物。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补饲5 g/(头·d)酵母水解物能够改善犊牛的精神状态、皮毛状态和粪便的评分。63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血糖(GLU)、尿素氮(BUN)和胆固醇(TC)含量显著升高(P<0.05)。35日龄时,试验组粪便菌群Chao1指数和Observed-species指数显著降低(P<0.05)。微生物属水平对比发现,试验组14日龄时犊牛粪便中普拉梭菌丰富度有所增加;35日龄时犊牛粪便中普拉梭菌丰富度有所降低。研究表明,补饲5 g/(头·d)的酵母水解物可改善犊牛精神状态、皮毛状态、粪便评分、血清生化指标,提高肠道有益菌群丰度,促进犊牛健康生长。

    2024年17期 v.47;No.59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 不同水平中草药添加剂对辽宁绒山羊哺乳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孙亚波;徐晓江;韩迪;刘衍芬;于明;孙淑琴;张晔;方坤;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中草药添加剂对哺乳期羔羊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腹泻状况的影响,从而筛选适宜的中草药添加剂添加水平。选取23日龄、体重(6.59±0.03) kg的健康哺乳公羊羔48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方法将试验羊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精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含有0.1%(试验1组)、0.3%(试验2组)、0.5%(试验3组)中草药添加剂的精料。试验期37 d,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相比,试验3组羔羊45、60日龄时的体重极显著增加(P<0.01),30~6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羔羊60日龄的体重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2组和试验3组30~60日龄的料重比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3组羔羊血清葡萄糖(GLU)、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白蛋白(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胰高血糖素(P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非脂化脂肪酸(NEF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羔羊血清TP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羔羊血清β-羟丁酸(β-HB)、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尿酸(U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羔羊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3个试验组羔羊的康复率极显著升高(P<0.01),康复时间极显著缩短(P<0.01)。研究表明,在哺乳期羔羊精料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增强营养物质代谢合成,防控羔羊腹泻发生和加速腹泻康复,0.5%的添加量效果最好。

    2024年17期 v.47;No.599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葵花秸秆替代玉米秸秆对奶牛消化性能、泌乳性能、瘤胃发酵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田莹俏;张欣雨;赵妍;张浩;

    文章旨在探究葵花秸秆替代玉米秸秆对奶牛消化性能、泌乳性能、瘤胃发酵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胎次、体重、产奶量差异均不显著的中国荷斯坦奶牛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个重复,每头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葵花秸秆替换基础饲粮中20%(Ⅰ组)、50%(Ⅱ组)、100%(Ⅲ组)的玉米秸秆。试验期10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均极显著提高(P<0.01);Ⅱ组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Ⅲ组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Ⅱ组和Ⅲ组60、90 d时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Ⅰ组的生产效益每天增加了4.51元/头。研究表明,以20%的葵花秸秆替代玉米秸秆能够提高奶牛的采食量,改善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对瘤胃环境和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经济效益较好。

    2024年17期 v.47;No.599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 发酵金针菇菌糠对肉羊生长性能、肉品质及养殖成本的影响

    王东;诸灵;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水平发酵金针菇菌糠对肉羊生长性能、肉品质及养殖成本的影响。研究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湖羊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湖羊。各组分别添加0、10%、20%、30%和40%的发酵金针菇菌糠,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全株玉米青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喂20%和30%的发酵金针菇菌糠可以显著提高肉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喂20%和30%的发酵金针菇菌糠可以显著增加肉羊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P<0.05),显著提高肉羊的肌肉红度、熟肉率(P<0.05),显著增加肌肉p H24 h值及肌纤维密度(P<0.05);饲喂20%的发酵金针菇菌糠可以显著降低肉羊肌肉滴水损失(P<0.05);饲喂10%~40%的发酵金针菇菌糠可显著增加肉羊肌纤维面积(P<0.05)。饲喂发酵金针菇菌糠可以增加肉羊的增重收入,提高养殖利润。各发酵金针菇菌糠添加组肉羊的养殖利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6.23%、41.52%、31.64%和2.19%。研究表明,肉羊饲粮添加适量的发酵金针菇菌糠可以改善其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提高屠宰性能,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利润,发酵金针菇菌糠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

    2024年17期 v.47;No.599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猪营养

  • 槲皮万寿菊素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免疫力的影响

    郑红青;田昊伦;朱小甫;尹宝英;李艳芝;

    试验探究了不同水平的槲皮万寿菊素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确定槲皮万寿菊素在断奶仔猪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选取28日龄的“杜×长×大”仔猪96头,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各组仔猪饲粮中分别添加0 (对照组)、200、400、800 mg/kg的槲皮万寿菊素。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4 w。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了6.39%、10.86%(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了8.68%(P<0.05);400 mg/kg组和800 mg/kg组的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组和800 mg/kg组仔猪血清D-乳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肿瘤抑制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免疫球蛋白A (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200 mg/kg组和400 mg/kg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 (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400 mg/kg组血清干扰素-γ (IFN-γ)含量显著提高(P<0.05),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槲皮万寿菊素可以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降低腹泻率,最适添加水平为400 mg/kg。

    2024年17期 v.47;No.599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 绿原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

    郭玉强;李家奎;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的绿原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120头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各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00、1 000、2 000 mg/kg绿原酸的饲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 000 mg/kg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1 000 mg/kg组血清尿素氮浓度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所有试验组的血糖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所有试验组的胴体重和瘦肉率显著增加(P<0.05),1 000 mg/kg组的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背膘厚度显著降低(P<0.05);1 000 mg/kg组、2 000 mg/kg组背最长肌的pH45 min值和pH24 h值显著提高(P<0.05),所有试验组背最长肌的剪切力均显著降低(P<0.05),肉色红度(a*值)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1 000 mg/kg组、2 000 mg/kg组的背最长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1 000 mg/kg组背最长肌中肌苷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绿原酸可以改善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机体代谢,提高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绿原酸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 mg/kg。

    2024年17期 v.47;No.599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禽营养

  • 发酵红薯渣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谢超;张静梦;宾石玉;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红薯渣等量替代玉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择360羽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肉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Ⅱ组、Ⅲ组在1~21日龄时分别利用1%、3%和5%的发酵红薯渣等量替代玉米,在22~42日龄和43~70日龄时分别利用5%、8%和10%的发酵红薯渣等量替代玉米。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发酵红薯渣等量替代玉米对黄羽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组、Ⅱ组黄羽肉鸡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Ⅰ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回肠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Ⅰ组、Ⅲ组的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显著降低(P<0.05);42日龄时,Ⅲ组的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及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Ⅰ组的十二指肠V/C显著升高(P<0.05),Ⅰ组、Ⅱ组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70日龄时,Ⅰ组、Ⅱ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及V/C显著升高(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Ⅱ组的空肠绒毛高度和V/C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发酵红薯渣等量替代玉米,可改善黄羽肉鸡的血清免疫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1~21日龄最适添加量为5%,22~70日龄最适添加量为8%。

    2024年17期 v.47;No.599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 纳豆粉与红曲粉联合对固始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及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刘敏杰;徐源;李少刚;杨俊杰;叶兆伟;陈琼;郭磊磊;李尽哲;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纳豆粉与红曲粉联合对固始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及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选取30日龄体重相近、健康雄性固始鸡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CK组饲喂基础饲粮,T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纳豆粉与1%红曲粉,T2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纳豆粉与2%红曲粉,T3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纳豆粉与5%红曲粉,T4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纳豆粉与2%红曲粉。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50 d。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T2组~T4组固始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T1组~T4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T1组~T4组固始鸡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1组~T4组固始鸡盲肠内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T2组~T4组固始鸡盲肠内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T1组~T4组固始鸡对粗蛋白和粗脂肪的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T2组~T4组固始鸡对有机物的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纳豆粉与红曲粉联合应用可提高固始鸡生长性能和饲粮养分表观代谢率,改善血清抗氧化指标,维持固始鸡肠道健康,在饲粮中添加2%的纳豆粉与2%的红曲粉效果较好。

    2024年17期 v.47;No.599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复合植物精油对黄麻鸡生长性能、免疫力及肉品质的影响

    黄爱芳;李海华;张欣;范文胜;康艳梅;刘贤旭;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对黄麻鸡生长性能、免疫力及肉品质的影响,为黄麻鸡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参考。试验选择21日龄的黄麻鸡6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黄麻鸡。对照组、精油1组、精油2组、精油3组黄麻鸡饲粮中分别添加0、200、400、800 mg/kg的复合植物精油。试验期8 w。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精油2组黄麻鸡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所有复合植物精油组黄麻鸡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精油2组和精油3组黄麻鸡血液淋巴细胞数量显著提高(P<0.05),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精油2组和精油3组黄麻鸡胸肌pH24 h值、肉色a*值显著提高(P<0.05),精油2组胸肌剪切力和滴水损失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复合植物精油能够提高黄麻鸡的饲料利用率、免疫力,改善肉品质,降低腹脂率,复合植物精油适宜添加水平为400 mg/kg。

    2024年17期 v.47;No.599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 褐藻酸寡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刘萌萌;张志凯;杜永恒;李峰;马宁;

    试验旨在研究饮水中添加褐藻酸寡糖(AOS)对肉鸡生长性能、胴体重、免疫器官指数、肠道形态和小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360只1日龄Cobb 500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肉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OS组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同时,在1~21日龄饮水中添加200 mg/L褐藻酸寡糖。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21 d,AOS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整个试验期,AOS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AOS组肉鸡21、42 d的胴体重以及21 d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升高(P<0.05),AOS组肉鸡21 d和42 d的小肠绒毛高度以及21 d的绒隐比和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在饮水中添加200 mg/L褐藻酸寡糖能够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力、肠道发育和消化能力,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2024年17期 v.47;No.599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水生动物营养

  • 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石英;

    试验旨在研究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68±0.23) 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设置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 (对照组)、0.4、0.8、1.6、3.2 mg/L,急性胁迫96 h。分别在胁迫0、12、24、48、72、96 h取样,测定其肝胰腺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和鳃Na~+/K~+-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各胁迫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均受胁迫时间延长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3.2 mg/L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SOD、CAT、GSH-Px、ACP活性在胁迫96 h时均降至对照组水平;LDH活性在胁迫24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后持续下降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除0.4 mg/L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96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外,其余各组的MDA含量在胁迫96 h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胁迫96 h内,0.4 mg/L组凡纳滨对虾鳃Na~+/K~+-ATP酶活性持续上升;0.8~3.2 mg/L组凡纳滨对虾鳃Na~+/K~+-ATP酶活性均随胁迫时间延长呈先激活后抑制趋势,且3.2 mg/L组在胁迫96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在0.4~3.2 mg/L亚硝酸盐急性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和鳃Na~+/K~+-ATP活性受到影响,当盐度为(24.0±1.0)‰时,需要控制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在0.4 mg/L以内。

    2024年17期 v.47;No.599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 3种大型海藻对加州鲈幼鱼生长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杨勇;陈林;王耀华;颜庆云;贺厚雄;李旭宁;张松;

    试验旨在研究3种大型海藻对加州鲈幼鱼生长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6.04±0.03) g的加州鲈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C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T1组、T2组、T3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龙须菜藻粉、5%紫衫状海门冬藻粉和5%马尾藻藻粉,各组饲料等氮等脂。试验期57 d。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所有试验组的摄食率、饲料系数均显著升高(P<0.05);T2组和T3组的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均显著降低(P<0.05);T2组和T3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T2组和T3组的肝脏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5%龙须菜、紫衫状海门东和马尾藻不会影响加州鲈幼鱼生长,但可以提高其摄食率,降低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且摄食马尾藻饲料的加州鲈幼鱼整体效果最好。

    2024年17期 v.47;No.599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特种经济动物营养

  • 不同比例苦豆子替代苜蓿对伊拉肉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马艳;路顺萍;董宇;蔡宏宇;陈雪文;李龙龙;孙禹;张苏江;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苦豆子替代苜蓿对伊拉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能力的影响。选取35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伊拉肉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各试验组分别添加4%、8%和12%的苦豆子替换基础饲粮中的苜蓿。预试期14 d,正式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组肉兔试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及试验第28 d、56 d的体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宰前活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兔血清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降低(P<0.05),γ-谷氨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8%组、12%组肉兔血清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G)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8%组肉兔胸腺重量及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肝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4%组肉兔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伊拉肉兔饲粮中苦豆子的添加上限为8%,苦豆子添加量为4%时,肉兔的养殖效果最优。

    2024年17期 v.47;No.599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 全株谷草对种公兔精液品质、血清生殖激素、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靖;崔涛;秦艺萌;翟清霖;陈泳瑞;张杰;吴淑琴;赵月平;

    试验旨在探讨全株谷草对种公兔精液品质、血清生殖激素、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36只成年伊拉种公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单笼饲养。对照组及Ⅰ组~Ⅴ组分别饲喂使用0、5%、10%、15%、20%和25%全株谷草等量代替苜蓿草粉的饲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各组精子畸形率呈下降趋势。与第30 d相比,第60、90 d各组的精子活力和精子密度显著提高(P<0.05)。第60、90 d时,与Ⅳ组、Ⅴ组相比,对照组和Ⅰ组~Ⅲ组的精子活力和精子密度显著增加(P<0.05)。与Ⅳ组、Ⅴ组相比,Ⅱ组、Ⅲ组血清中睾酮(TESTO)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Ⅳ组、Ⅴ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Ⅲ组~Ⅴ组的免疫球蛋白A (IgA)含量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全株谷草对种公兔精液品质、血清生殖激素、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具有正向调控作用,综合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全株谷草替代水平以15%最为适宜。

    2024年17期 v.47;No.599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非经济动物营养

  • 不同饲草对哈萨克马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周军;朱建平;张建光;阿加尔古丽·马合沙提;

    试验旨在研究转场后青草组和转场前干草组哈萨克马肠道微生物的差异性。选取新疆塔城地区统一饲养管理条件下的5~6岁哈萨克母马20匹,分为青草组(QC组)和干草组(GC组),饲喂精料2 kg/(匹·d),QC组每天采食青草,GC组每天采食干草。试验30 d时采集所有马匹粪便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PCR所扩增的16S等微生物物种特征序列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哈萨克马粪便菌群中共有OTU为28 865个,QC组哈萨克马粪便中OTU数量高于GC组。两组哈萨克马粪便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和螺旋体门,优势菌属为森林土源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理研菌科RC9属、密螺旋体属和瘤胃球菌科NK4A214属。与GC组相比,QC组哈萨克马粪便中放线菌门和水原拉梅尔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LEfSe分析表明,两组哈萨克马粪便菌群中存在65种差异显著的菌,其中QC组有36种菌显著上调,GC组有29种菌显著上调。研究表明,不同草料会影响哈萨克马粪便菌群的组成结构与群落,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未出现显著变化,QC组哈萨克马粪便菌群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比GC组多。

    2024年17期 v.47;No.599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试验研究

  • 菌酶协同固态发酵羽毛粉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研究

    贾小平;董宝花;龚建刚;刘芳宇;何俊鑫;王琪;冯志华;张海华;

    研究旨在探讨菌酶协同发酵羽毛粉生产蛋白饲料的可行性,并确定生产工艺参数。将实验室筛选得到的角蛋白高效降解菌株与市售角蛋白酶结合,协同固态发酵羽毛粉。以体外胃蛋白酶消化率为考察指标,对发酵时间、接种量、菌酶比例、加水量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显示,最佳发酵工艺为羽毛粉加水量45%、菌酶比例1∶1、接种量6%、发酵时间7 d。发酵后羽毛粉的体外胃蛋白酶消化率为63.97%,较发酵前提高了15.22%(P<0.01);可溶性蛋白含量为3.51 g/L,较发酵前提高了80%(P<0.05)。研究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利用菌酶协同固态发酵羽毛粉可以高效生产蛋白饲料,提高了羽毛粉的饲用价值。

    2024年17期 v.47;No.599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 扶芳藤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疲劳活性研究

    张苑;程玥;谢宗固;司红彬;

    试验旨在优化扶芳藤黄酮提取工艺,研究其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试验以扶芳藤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对液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等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响应面优化设计,考察了扶芳藤的抗疲劳效果。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复方扶芳藤合剂)、疲劳模型组以及扶芳藤黄酮提取物低、高(200 mg/kg和40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进行小鼠抗疲劳试验。结果显示,扶芳藤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55 mL/g、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73 min、超声功率175 W,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5.94%,与预测值基本一致。扶芳藤黄酮能够有效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血清中乳酸(LD)和尿素氮(BUN)含量,增加小鼠体内肝糖原和肌糖原水平,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研究表明,扶芳藤黄酮的抗疲劳和抗氧化效果较好,可作为缓解动物疲劳和氧化应激的饲料添加剂。

    2024年17期 v.47;No.599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 刺糖3种糖分对小鼠免疫调节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吐尔洪·库德热提;孜克拉·尼牙孜;吐鲁洪江·托乎提;巴合塔尔古丽·伊力亚斯;巴丽江·木哈希;司马义·艾沙;郭庆勇;赛福丁·阿不拉;

    试验旨在探究刺糖3种主要糖分对小鼠的免疫调节及空肠形态的影响。通过水提醇沉法和透析法分别得到刺糖多糖(AHP)、刺糖水溶性小分子糖(AHWS)和刺糖醇溶性小分子糖(AHAS)。选取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NC组)和试验组(AHAS组、AHWS组、AHP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NC组灌胃生理盐水,试验组分别灌胃400 mg/(kg·d)的AHAS、AHWS、AHP,0.4 mL/只,每天1次,连续灌胃14 d。结果显示,AHAS、AHWS和AHP的总糖得率分别为42.40%、8.20%、1.90%。与NC组相比,各试验组小鼠胸腺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AHAS组和AHP组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AHAS组和AHWS组的胸腺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与NC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7 (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AHAS组和AHP组小鼠空肠绒毛长度、隐绒比显著升高(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小鼠空肠肠道上皮淋巴细胞(IELs)数量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刺糖中的AHAS、AHWS和AHP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改善小鼠肠道形态。

    2024年17期 v.47;No.599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 猴头菌-黄芪渣菌质总皂苷的优化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宋朝冉;时馨;吴雨龙;江海涛;李盛杰;霍光明;华春;

    试验研究经双向固体发酵的猴头菌-黄芪渣菌质总皂苷(HAMTS)的优化提取方案,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采用香草醛法测定发酵前后黄芪渣与HAMTS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响应面法结合超声法优化提取HAMTS,并分析HAMTS的还原力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发酵后HAMTS含量为10.34 mg/g,提升了63.35%。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即液料比19 mL/g、超声时间16 min、乙醇体积分数74%、超声功率62 W,HAMTS提取量为11.48 mg/g。在HAMTS浓度为10 g/L时,HAMTS的还原力以及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0.80、96.48%和56.12%。研究表明,试验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用于预测HAMTS提取量,且HAMTS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为饲料添加剂的潜力。

    2024年17期 v.47;No.599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木聚糖酶XynA的异源表达、酶学表征及低聚木糖的抗氧化性研究

    舒玉凤;严鹤松;魏凯峯;薛颖;胡悦;李婵娟;卢静静;杜勇辉;

    试验旨在开发木聚糖酶XynA,为饲用木聚糖酶提供新的资源。研究毕赤酵母中异源表达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XynA的最佳发酵条件、酶学性质及水解产物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XOS)的抗氧化性。结果显示,1.0%的甲醇诱导96 h,即可产生酶活约为33.7 U/mL的XynA粗酶液。XynA最适反应pH值为9.0,最适反应温度为65℃,在pH值5.0~10.5、45~75℃时能发挥80%以上活性。薄层层析(TLC)分析发现,XynA水解甘蔗渣木聚糖的主要产物为木三糖-木六糖,1 000 mg/L的XOS对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2.04%,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9.16%。研究表明,异源表达后的XynA具有较好的酶活和稳定性,能够高效水解木聚糖产生XOS,有助于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2024年17期 v.47;No.599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 抗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乳酸菌细菌素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机制初步研究

    潘果;王云飞;钟忻桐;苏惠;马明瑞;董文龙;李国江;尹柏双;

    试验旨在研究拮抗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新型乳酸菌细菌素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机制。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产细菌素的乳酸菌基因组信息,琼脂扩散法和透析法测定细菌素抑菌活性及分子量范围,有机酸、过氧化氢排除试验和蛋白酶敏感试验确定细菌素性质,通过设置pH值与温度梯度测定乳酸菌生长曲线与细菌素抑菌曲线,研究细菌素生物学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初步探索细菌素抑菌机制。结果显示,试验筛选出的1株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PG-9,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发酵黏液乳杆菌。全基因组大小为1 985 177 bp,包含1 947个编码基因。其产细菌素PG-9B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抑菌活性良好,分子量小于1 kDa,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影响后发现其对多种蛋白酶敏感,在pH值3.0~7.0、-20~121℃范围内均保留了较高的抑菌活性。扫描电镜显示,发酵黏液乳杆菌细菌素PG-9B通过破坏鼠伤寒沙门氏菌细胞表面形态而抑制和杀死细胞。研究表明,发酵黏液乳杆菌细菌素PG-9B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抑菌活性,在饲料工业中可作为潜在的替抗添加剂防治鼠伤寒沙门氏菌。

    2024年17期 v.47;No.599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营养研究

  • 全株藜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对营养成分、青贮品质及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丁立琦;崔建晓;邱淼;张凯文;高标;刘家斌;朱风华;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青贮时间和方式下,全株藜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对营养成分、青贮品质及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以采集离地面20 cm灌浆期的“晋藜1号”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将原料切碎至2~3 cm。设2个处理组,对照组(CK组)为全株藜麦,试验组(CS组)全株藜麦∶玉米秸秆(鲜重∶风干物质)=6∶4。每组12个重复,青贮60 d。分别于青贮第15、30、45、60 d取样,分析发酵参数、营养成分,于60 d分析霉菌毒素含量。结果显示,在青贮时间上,与青贮第15 d相比,CK组、CS组青贮第60 d的干物质(DM)、粗脂肪(EE)、粗纤维(C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pH值均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CP)、粗灰分(Ash)、钙(Ca)、磷(P)、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的含量及氨态氮/总氮(NH3-N/TN)均显著升高(P<0.05);CK组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处理方式上,与CK组相比,CS组DM、CF、NDF、ADL、LA、AA的含量和NH3-N/TN均显著升高(P<0.05),CP、EE、Ash、P、PA含量和pH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CK组相比,CS组青贮第30、45 d的BA含量显著升高(P<0.05),青贮60 d的BA含量显著降低(P<0.05)。青贮第60 d时,与CK组相比,CS组黄曲霉毒素(AFB1)含量降低,玉米赤霉烯酮(ZEA)、呕吐毒素(DON)含量升高,两组均低于饲料卫生标准。研究表明,灌浆期全株藜麦单独青贮和与玉米秸秆混合(6∶4)青贮均达到优质青贮饲料标准,但灌浆期全株藜麦单独青贮效果优于与玉米秸秆混合(6∶4)青贮,且均在45~60 d可获得优质青贮饲料。

    2024年17期 v.47;No.599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 不同部位、高度处理及青贮期对河套地区巨菌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杨东升;牛誉驰;杨宇飞;焦欣磊;郝水源;

    为探索河套地区巨菌草作为优质牧草的营养品质状况,开发其潜在的饲用价值。试验对1.0 m高的巨菌草全株、叶片、茎秆,以及株高为1.3~2.5 m和留茬高度为0~20 cm全株巨菌草的常规营养成分分别进行了测定。对株高1.6 m的全株巨菌草进行青贮试验,测定青贮后巨菌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及pH值、氨态氮(NH3-N)浓度、可溶性糖(WSC)含量。结果显示:巨菌草各部位饲用价值高低顺序依次为叶片>全株>茎秆;刈割高度为1.3~1.6 m的全株巨菌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留茬高度为10~15 cm时,下一茬巨菌草的营养品质表现较优。青贮过程中,随着青贮时间延长,巨菌草粗蛋白(CP)和粗灰分(CA)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可溶性糖(WSC)含量及pH值呈逐渐下降趋势;青贮30 d时,氨态氮NH3-N浓度最高。研究表明,巨菌草叶片饲用价值优于其茎秆,留茬高度和刈割高度对巨菌草的营养品质与产草量产生明显影响,且通过青贮能够提升巨菌草的营养水平。

    2024年17期 v.47;No.599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检测技术

  • 微囊型脂肪粉油脂的常规甲酯化方法优化

    孙丽华;王勇;丁为国;韩冬月;谭淑君;殷秋妙;

    试验旨在优化微囊型脂肪粉油脂的甲酯化方法。采用酸解法和石油醚萃取法从试样中提取油脂,取50 mg油脂于耐压瓶中,加入2 mL 0.2 mol/L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在65℃条件下超声水浴,皂化完成后以酚酞指示,利用1 mol/L硫酸-甲醇溶液中和至酚酞无色,加入300μL硫酸-甲醇溶液,70℃超声水浴5 min,加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分离,利用异辛烷萃取脂肪酸甲酯无水硫酸钠除水,采用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测定,考察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和定量限。结果显示,优化后方法测定大豆油标准物质GBW (E)100120的各种脂肪酸结果与标准值一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5%。实验室间的比对结果显示:该方法甲酯化率达95%,重复性误差限RSD为2.71%,再现性误差限RSD为4.86%;反式油酸/反式亚油酸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4%、0.011%。研究表明,试验所用方法具有高效、精准和环保的优点,可为油脂产业的发展和今后的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2024年17期 v.47;No.599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3种异噻唑啉酮杀菌剂的研究

    吴雨珊;张婧;吴剑平;王博;曹莹;严凤;

    试验旨在建立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3种噻唑啉酮类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UPLC-MS/MS)。饲料样品经乙腈提取后,使用Prime HLB小柱净化,以SB-C18 (100 mm×3 mm,1.8μm)作为分析柱,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使用基质匹配外标法测定3种异噻唑啉酮类药物的含量,并对所建方法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定量限、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等指标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在0.25~50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种目标物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0 0;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10μg/kg和30μg/kg。3种异噻唑啉酮类药物的回收率在69.8%~9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2%~10.0%之间。研究表明,试验所用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且定量准确,适用于测定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3种异噻唑啉酮类药物含量,可为养殖环节投入品中异噻唑啉酮类药物污染筛查提供准确高效的技术手段,从源头保障动物源性产品安全。

    2024年17期 v.47;No.599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资源开发与利用

  • 豫西北地区小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研究

    岳竞之;孙迷平;陈丽;牛小沛;张月玲;杜文华;张春荣;边景景;

    研究以6个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为试验材料,系统评估其饲草产量、营养品质以及籽粒产量和构成因素,旨在筛选适宜豫西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结果显示,供试6个小黑麦品种的饲草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籽粒产量间均存在差异。其中,甘农2号干草产量、枝条数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21.49 t/hm~2、933.05×104/hm~2和11.86%;中饲1257籽粒产量和穗粒数最高,分别为6.55 t/hm~2和56.00粒。小黑麦干草产量随枝条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随单枝叶重和茎重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相关因素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枝条数。研究表明,通过综合评价甘农2号排名第一,可作为饲草型小黑麦在豫西北地区推广种植。

    2024年17期 v.47;No.599 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 高产优质秣食豆新品种‘龙牧茶’的选育研究

    李莎莎;杨曌;王晓龙;柴华;徐艳霞;吴玥;高海娟;王锐;

    试验为解决优质饲草品种匮乏的问题,对采集的野生秣食豆种质资源进行单株混合选育和株系混合选育,择优去劣选育出产量高、耐盐碱的‘龙牧茶’秣食豆新品种。结果显示,‘龙牧茶’秣食豆多年多点的平均干草产量高达14 201.46 kg/hm~2,与对照(松嫩)相比,4个不同试验点的干草产量分别提高了17.06%、15.16%、16.12%和16.45%;在pH值8.2的盐碱地生长良好。研究表明,‘龙牧茶’秣食豆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耐盐碱,适宜在黑龙江省推广种植。

    2024年17期 v.47;No.599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综述

  • 嗜酸乳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露;周剑;段元亮;赵瀚;赵仲孟;牟成艳;李强;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水生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成为研究热点。益生菌有助于降低水产动物疾病风险,提高生产性能。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是一种革兰阳性的益生菌,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动物的消化道系统中,能够调节肠道pH值,具有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增强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文章综述了嗜酸乳杆菌在促进水生动物生长和营养物质利用、增强水生动物免疫功能、改善水生动物肠道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嗜酸乳杆菌在细菌性疾病防控和水质调控中的作用,并对嗜酸乳杆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为嗜酸乳杆菌产品的研发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17期 v.47;No.599 15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 构树青贮发酵技术及其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研究进展

    杨伟;陈强文;程水源;丛欣;许锋;

    随着我国畜禽业的快速发展,蛋白饲料需求激增,需重视新型饲料的开发利用。构树作为一种优质的木本饲料资源,具有产量高、分布广、环境适应性强、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目前已在全国许多省区推广应用。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构树资源,对构树进行混合青贮可改善构树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善了畜禽的生长性能,降低动物死淘率,改善肠道微环境,提高肉品质。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构树营养价值评价及其作为畜禽饲料的各种加工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构树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性论述,为构树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2024年17期 v.47;No.599 16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 马齿苋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亚楠;曹梦杰;王君;

    马齿苋中含有多糖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等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降血糖血脂、增强免疫力等功能。马齿苋的提取物可以调控动物机体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畜产品品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文章对马齿苋提取物的活性成分、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动物养殖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马齿苋提取物在畜牧养殖领域的利用提供参考。

    2024年17期 v.47;No.599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 液体饲喂对猪生长及肠道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麒;张乐;周馨怡;李碧晨;范雪平;刘雪连;

    液体饲料是将干饲料与水或液态工业副产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发酵或非发酵制备而成。与饲喂干饲料相比,液体饲喂具有改善仔猪断奶应激,提高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提升肠道消化系统酶活力,减少病原体在肠道中的数量,增加肠道中有益菌的丰度,改善肠道形态,降低肠道通透性等优点。文章综述液体饲喂的分类、液体饲喂系统、发酵液体饲料的生产和品质、液体饲喂对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功能的影响等,总结和展望目前液体饲喂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液体饲料在生猪养殖领域的推广及应用提供参考。

    2024年17期 v.47;No.599 17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产业经济

  • 中国饲草产业时空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李山英;

    饲草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饲草产业分布格局对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运用产业集中度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重心模型分析中国饲草产业时空分布格局,进一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剖析中国饲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饲草产业集聚现象整体表现为“升-降-升-降”变化态势,发展重心呈现“华北-西北-东北”的转移趋势,且重心转移速度日趋放缓,发展格局相对稳定。湿润指数、光照条件、饲草生产性土地比重、饲草相关政策、农业智慧平台、机械化水平和饲草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均能够有效促进中国饲草产业发展,人均肉类食品消费量对中国饲草产业发展未产生显著赋能效应,自然灾害会抑制中国饲草产业发展。

    2024年17期 v.47;No.599 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 数字普惠金融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靳轩轩;陈玲;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型金融业态,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中国2013—2022年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高市场化程度地区和2017—2022年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是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传导途径。

    2024年17期 v.47;No.599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意蕴、发展逻辑与推进路径探索

    银河漪;

    饲料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我国饲料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与重要契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饲料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加速饲料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价值意蕴。从发展逻辑看,饲料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优化饲料企业组织结构,深化饲料企业技术应用,提升饲料企业抗风险能力。基于此,文章提出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夯实饲料产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基础;健全组织架构,完善饲料企业数字化转型运行机制;重视数字化能力提升,实现供应链转型升级,以期为助力我国饲料企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提供参考。

    2024年17期 v.47;No.599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畜牧强国视域下中国饲料粮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

    张密沙;

    作为建设畜牧强国的重要内容,中国饲料粮供应链体系构建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畜牧强国视域下,中国饲料粮体系构建是顺应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战略新方向以及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文章从核心层、关键层和支撑层3方面构建中国饲料粮供应链体系,分析中国饲料粮供应链体系构建的核心功能、关键要素及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饲料粮供应链基础支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转变饲料粮供应链体系动能支撑;建立饲料粮资金链管理体系,强化饲料粮供应链体系金融支撑的举措。以期为促进中国饲料粮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加速推动畜牧强国建设进程。

    2024年17期 v.47;No.599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