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营养

  • 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澳洲白育成羊生长性能和粪尿排泄指标的影响

    梁晓姣;刘志成;邱淑春;张玉;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对澳洲白育成羊生长性能、代谢指标以及减排效益的影响。选取生长状态相似、体重(40.03±0.21) kg、健康状态良好的澳洲白育成羊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育成羊饲喂普通蛋白水平日粮(12.07%),试验Ⅰ组育成羊饲喂标准蛋白减少1%的日粮,试验Ⅱ组育成羊饲喂标准蛋白减少2%的日粮,试验Ⅲ组育成羊饲喂为标准蛋白减少4%的日粮。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试验10~20 d,试验Ⅰ组育成羊平均增重最高。试验30 d,试验组育成羊粪铜、尿砷减少幅度最大,试验Ⅱ组羊粪氮、粪磷、粪铬、尿氮、尿磷、尿铜减少幅度最大,试验Ⅲ组羊粪锌、粪镉、粪砷、尿锌减少幅度最大。研究表明,澳洲白育成羊饲喂标准蛋白减少2%的日粮在不影响生长指标情况下,可以减少氮磷以及重金属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2023年22期 v.46;No.58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 缩合单宁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瞿子惠;李立佳;李柏浩;闫晓刚;梁浩;赵晓东;王丹;班志彬;

    研究旨在探究缩合单宁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7只杜寒杂交(杜泊羊×小尾寒羊)母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羊饲喂基础饲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9.47、78.94 g/kg的缩合单宁。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低剂量组肉羊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肉羊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肉羊GR值、胴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羊肉p H24 h值、内聚性、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羊肉滴水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蒸煮损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肉羊血清总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肉羊血清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39.47 g/kg缩合单宁可提高肉羊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改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

    2023年22期 v.46;No.580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日粮蛋白对乔达多胎红羊基因表达量、体尺指标及产毛量的影响

    阿依古孜力·肉孜买买提;马乐;姜世琦;陈世尧;王旭;祖涛涛;决肯·阿尼瓦什;白永胜;

    试验旨在确定日粮蛋白对乔达多胎红羊毛色基因表达量、体尺指标及产毛量的影响。选用42只成年乔达多胎红羊进行饲料利用效果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羊。对照组和试验组日粮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2.5%、13.5%。用荧光定量法测定乔达多胎红羊皮肤组织中STX17、LEF1与BMP7基因mRNA表达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计算各组数据的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乔达多胎红羊皮肤组织中LEF1 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乔达多胎红羊体重、体高、体长与胸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乔达多胎红羊剪毛量比对照组高32.17%(P<0.05),毛脂重比对照组高21.40%(P<0.05)。研究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乔达多胎红羊体尺指标、剪毛量、毛脂重与日粮蛋白含量均显著正相关。

    2023年22期 v.46;No.580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 松针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姜亚鑫;孙国君;代蓉;王晓兰;

    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探讨松针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以松针和玉米青贮作为瘤胃体外发酵底物,按干物质基础计,松针在发酵底物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 (对照组)、5%(试验Ⅰ组)、10%(试验Ⅱ组)、15%(试验Ⅲ组),培养48 h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显示,各处理组间发酵液pH值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Ⅲ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乙酸/丙酸在2.38~2.49。试验Ⅲ组产气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松针占发酵底物15%时,发酵液中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降低。

    2023年22期 v.46;No.58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猪营养

  • 迷迭香提取物降低仔猪断奶氧化应激的机制研究

    蒋治国;何莹;林昌华;苏丽娟;黄海权;蒋家霞;

    试验旨在研究迷迭香提取物对断奶仔猪氧化应激的影响。选择144头体重8.0 kg左右、26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公、母各半)。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200、400、600 mg/kg RE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额外添加200、400、6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RE)。试验期24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0 mg/kg RE能够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试验第10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600 mg/kg RE组断奶仔猪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试验第10 d,200 mg/kg RE组断奶仔猪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I)和胃饥饿素(Ghrelin)水平显著提高(P<0.05),400 mg/kg RE组断奶仔猪血清中生长激素(GH)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第24 d,200 mg/kg RE组断奶仔猪血清中IGF-I和GH水平显著提高(P<0.05),600 mg/kg组断奶仔猪血清中IGF-I水平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日粮添加RE能够缓解仔猪早期断奶引起的氧化应激,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增强仔猪抗氧化能力,适宜添加量为200 mg/kg。

    2023年22期 v.46;No.580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活性酵母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周昊;况丹;

    试验旨在研究活性酵母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的影响。选择32日龄的断奶仔猪20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5、0.50、1.00 g/kg的包被布拉迪活性酵母菌。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试验组2和试验组3仔猪的试验末重比对照组提高了6.21%、8.13%(P<0.05),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11.11%、13.68%(P<0.05);所有包被活性酵母菌组仔猪的料重比比对照组降低了4.89%、7.61%、9.24%(P<0.05),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了53.67%、69.50%、73.61%(P<0.01)。试验组2和试验组3仔猪血清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活性酵母菌组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10 (IL-1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2和试验组3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组1 (P<0.05)。试验组2和试验组3仔猪盲肠中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包被活性酵母菌组仔猪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酵母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包被活性菌酶组仔猪空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酵母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断奶仔猪饲喂适量的包被布拉迪活性酵母菌可提高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及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且包被布拉迪活性酵母菌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50 g/kg。

    2023年22期 v.46;No.580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禽营养

  • 地衣芽孢杆菌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胡琴琴;张庆华;钟丽娟;李莹;杜天宁;赵新海;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36只1日龄体重42 g左右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7只肉鸡。对照组白羽肉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 mg/kg的地衣芽孢杆菌制剂,试验期43 d。结果显示,43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白羽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增加6.18%(P<0.05),料重比(F/G)显著降低4.9%(P<0.05);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VH/CD),血清免疫球蛋白A、G、M (IgA、IgG、IgM)含量以及脾脏、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盲肠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菌群结构显著分离(P<0.05),肠道有益微生物普拉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torques)的相对占比增加。研究表明,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改善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结构,降低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盲肠有益菌属占比,保障肉鸡健康生长。

    2023年22期 v.46;No.580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艾叶粉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生殖激素的影响

    杨亚静;周朝彬;张相春;高智席;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水平的艾叶粉对京红1号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生殖激素的影响。选择54周龄健康的京红1号蛋鸡1 0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蛋鸡。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日粮,各艾叶粉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1.5%和2.0%的艾叶粉。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8 w。结果显示,1.5%组和2.0%组蛋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产蛋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组、2.0%组鸡蛋的蛋壳强度、哈夫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组、1.5%组和2.0%组鸡蛋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组和2.0%组蛋鸡雌二醇、黄体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组、1.5%组、2.0%组蛋鸡促卵泡激素、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组、1.5%组、2.0%组蛋鸡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组和2.0%组蛋鸡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喂适量的艾叶粉可以显著改善京红1号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调节机体的生殖激素水平,且艾叶粉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5%~2.0%。

    2023年22期 v.46;No.580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日粮添加虾青素和抗菌肽对产蛋后期蛋鸡饲喂效果的研究

    白建;王彬力;张瑞刚;

    试验探讨虾青素和抗菌肽对产蛋后期蛋鸡的饲喂效果。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56周龄海兰褐蛋鸡70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E0(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日粮;E1~E6蛋鸡分别饲喂添加不同水平的虾青素(0.5%、1.0%、1.5%)和抗菌肽(300、500 mg/kg)的基础日粮。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8 w。结果显示,与E0相比,E1~E6蛋鸡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其中E3蛋鸡产蛋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与E0相比,E1~E6蛋鸡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10 (IL-10)、干扰素-γ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E0相比,E3空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E1~E6空肠隐窝深度均显著降低(P<0.05),绒隐比均显著提高(P<0.05)。与E0相比,E1~E6回肠绒毛高度均显著提高(P<0.05),隐窝深度均显著降低(P<0.05),绒隐比均显著提高(P<0.05)。与E0相比,E1~E6盲肠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E1~E6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日粮添加虾青素和抗菌肽能够提高产蛋后期蛋鸡饲喂效果,且以添加1.0%虾青素和300 mg/kg抗菌肽效果较佳。

    2023年22期 v.46;No.580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水生动物营养

  • 复方中草药对长江鲟幼鱼免疫、抗氧化及抗病力的影响

    张建明;张德志;田甜;舒德斌;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长江鲟幼鱼免疫、抗氧化及抗病能力的影响。选择体重(537.68±25.47)g、体长(46.27±5.71) cm的长江鲟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鱼投喂基础饲料,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添加0.5%、1.0%、1.5%复方中草药。试验期21 d,在试验第14、21 d分别从各组中随机抽取长江鲟幼鱼20尾,使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 d,1.5%试验组鱼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14 d,1.0%试验组和1.5%试验组鱼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21 d,1.5%试验组鱼血清IgG、IgM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14 d,1.5%试验组鱼血清补体C4、抗菌肽(AMP)含量及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第21 d时,1.5%试验组鱼血清AMP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14、21 d,1.5%试验组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14 d,1.5%试验组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14、21 d,1.5%试验组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7、14 d,1.5%试验组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试验第14、第21 d,1.0%试验组和1.5%试验组鱼的攻毒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复方中草药可提高长江鲟幼鱼免疫、抗氧化和抗病能力,其中以添加量1.5%、投喂14~21 d为一个疗程效果较好。

    2023年22期 v.46;No.580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 猪肉粉替代鱼粉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翟浩云;陈明;贠彪;钱雪桥;姜冬火;袁瑞敏;王胜;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使用猪肉粉替代鱼粉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随机挑选规格一致的罗氏沼虾9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罗氏沼虾。猪肉粉分别等蛋白替代0、5%、10%、15%、20%、25%的鱼粉,分别标记为P0组、P5组、P10组、P15组、P20组、P25组。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P20组和P25组罗氏沼虾增重率显著低于P0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P0组和P5组(P<0.05)。随着猪肉粉替代鱼粉水平提高,罗氏沼虾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提高;P25组罗氏沼虾血清溶菌酶、免疫球蛋白M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低于P0组、P5组、P10组(P<0.05)。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罗氏沼虾饲料中猪肉粉替代鱼粉比例不宜超过15%。

    2023年22期 v.46;No.58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试验研究

  • 牛至精油及肉桂精油对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小鼠的预防作用研究

    黄伊芹;马明香;邢帅;谭雨箫;张笑笑;钱雅静;司红彬;

    试验旨在研究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小鼠的致病性及牛至精油和肉桂精油对小鼠抵抗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的预防效果。致病性试验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1/2倍剂量组、1倍剂量组、2倍剂量组、4倍剂量组小鼠腹腔注射2.5×10~9、5.0×10~9、1.0×10~(10)、2.0×10~(10) CFU/mL的弗氏柠檬酸杆菌菌液(100μL/g体重),观察感染后小鼠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预防试验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牛至精油组、肉桂精油组及复合精油组(牛至精油和肉桂精油组合)。小鼠口服精油7 d后腹腔注射弗氏柠檬酸杆菌,观察小鼠脏器载菌量、空肠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及空肠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小鼠感染弗氏柠檬酸杆菌后出现眼球充血等临床症状后抽搐死亡。精油能够提高小鼠存活率,减少脏器载菌量和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缓解小鼠肠道损伤。研究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精油能够提高小鼠的肠道屏障功能,阻止弗氏柠檬酸杆菌在小鼠肝脏及脾脏的定植,降低小鼠空肠促炎细胞因子的含量,提高小鼠的存活率。

    2023年22期 v.46;No.580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8K]
  • 红甜菜多糖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

    朋毛德吉;王慧春;李嘉钰;胡樱;贾慧萍;刘阳阳;朱甜甜;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红甜菜多糖的提取效果。试验以红甜菜为原料,分别采用水提醇沉法和超声辅助水提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设计优化其提取工艺,探究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红甜菜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Sevag试剂、活性炭和石油醚依次对粗多糖进行纯化。结果表明,采用水提醇沉法时,在液料比90 mL/g、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 h的条件下,红甜菜多糖得率最高,提取率达2.33%;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40 mL/g、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6.85%。超声波辅助水提法提取红甜菜多糖中蛋白质去除率、色素去除率、脂肪去除率分别为29.73%、3.88%、2.76%。研究表明,超声波辅助水提法所用提取溶剂少、耗时短、所需温度低、提取率高,更适用于红甜菜多糖的提取。

    2023年22期 v.46;No.580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 响应面法优化紫穗槐叶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刘懿娴;赵莹;陈慧平;邹敏;

    试验以紫穗槐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法提取紫穗槐叶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纤维素酶浓度、酶作用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取值范围。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辅助酶解法提取紫穗槐叶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紫穗槐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5%、酶作用时间2 h、反应温度50℃,多糖的实际提取率为8.31%,与理论模拟值8.40%接近,建立的模型真实可靠。抗氧化试验表明,紫穗槐叶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3.79%和99.18%。紫穗槐叶多糖对脂质氧化也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的抑制能力约为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83%。研究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紫穗槐叶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紫穗槐叶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23年22期 v.46;No.580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 中草药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小鼠乳腺炎的调节作用

    刘雨然;杨慧莹;王蒙蒙;张梦圆;王燕;连科迅;谷新利;

    试验旨在探究中草药提取物(ZY)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乳腺炎的调节作用。选取72只产后3~5 d SPF级昆明雌鼠,随机选择12只为空白对照组(BC组),其余60只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M组)、阳性对照组(Dex组)以及中草药提取物高(ZY-H组)、中(ZY-M组)、低(ZY-L组)剂量组,每组12只。除BC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对环境适应后进行乳腺炎造模。造模结束2 h后,ZY-H组、ZY-M组、ZY-L组小鼠分别给药16、8、4 mg/g中草药提取物,Dex组小鼠腹腔注射5 mg/k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BC组及M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连续处理7 d。结果显示,M组小鼠乳腺组织中乳腺腺泡及腺泡管结构遭到破坏并伴有炎性浸润。与BC组相比,M组病理组织学评分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M组相比,Dex组及ZY各剂量组小鼠乳腺组织病理情况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病理组织学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IL-6、IL-8、MPO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PPAR-γ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研究表明,各剂量中草药提取物均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乳腺炎有正向调节作用。

    2023年22期 v.46;No.580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4K]
  • 5种中药提取物及其组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王帅兵;张雅城;

    试验旨在探讨大黄、诃子、五倍子、黄连、黄芩5种中药及其组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作用。试验测定了5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3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及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采用棋盘交叉法测定了5种中药联合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大黄和黄芩醇提物的抑菌圈显著高于其水提物(P<0.05),诃子和黄连水提物的抑菌圈显著高于其醇提物(P<0.05),五倍子水提物和醇提物抑菌圈大小相近。五倍子抗菌作用最强,其水提物和醇提物MIC为7.81~15.63 g/L,大黄醇提物和诃子水提物抗菌作用次之,MIC均为15.63~31.25 g/L。选择抑菌作用更强的提取物两两组合,五倍子水提物与其他4种中药提取物组合、大黄醇提物与黄连水提物组合均为协同作用;黄连水提物与黄芩醇提物组合为相加作用;大黄醇提物与黄芩醇提物、诃子水提物与黄连水提物组合均为无关作用;诃子水提物与黄芩醇提物组合为拮抗作用。研究表明,5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五倍子作用最强,五倍子水提物与其他4种中药提取物两两组合、黄连水提物与黄芩醇提物组合均可增强抗菌活性。

    2023年22期 v.46;No.580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 裂褶菌高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优化及生物活性研究

    宋鹏炜;孙畅;丁强;王鸿磊;

    试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裂褶菌胞外多糖培养基进行优化,并研究裂褶菌胞外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高产胞外多糖培养基的配方为乳糖40 g/L、大豆蛋白胨8 g/L、3-吲哚丁酸1 mg/L、KH2PO42 g/L、MgSO4·7H2O 1 g/L,pH值6.0。优化后裂褶菌胞外多糖产量达到(16.01±0.38) g/L,为基础培养基的3.03倍。裂褶菌胞外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3.146、8.291 g/L;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IC50分别为3.516、9.732 g/L;在相对湿度(RH) 43%、60%、81%环境中,裂褶菌胞外多糖60 h的吸湿率分别为28.0%、42.0%、50.9%,48 h内的保湿率为82.5%。研究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可明显提高裂褶菌胞外多糖产量,且裂褶菌胞外多糖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抑菌性、吸湿性及保湿性。

    2023年22期 v.46;No.580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8K]
  • 瑶药血风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郭松;覃珏靖;陈杨匀;梁湘兰;

    试验旨在探究超声辅助提取瑶药血风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黄酮含量为响应值,并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和超声功率作为影响因素,进行29组试验并进行验证性试验,初步分析血风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血风黄酮处理温度60℃的超声辅助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6%、提取时间15min、液料比64 mL/g、超声功率200 W。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得到血风黄酮含量为(52.52±0.25) mg/g。血风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2.50 g/L。研究表明,瑶药血风黄酮具有抗氧化和抗菌双重活性,具有成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潜力。

    2023年22期 v.46;No.580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9K]

营养研究

  • 高寒草地不同刈割期栽培燕麦草的营养价值评定

    徐云祥;刘毅;拜彬强;赵鑫盛;苟钰姣;钟荣珍;乔赛毛措;郝力壮;

    试验旨在系统评价高寒地区禾本科一年生牧草不同时期的营养价值。以高原地区常见的4种燕麦草(白燕麦、青燕麦、科纳燕麦和林纳燕麦)为研究对象,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体外产气法并结合不同时期单位面积产量综合评定。结果表明,4种燕麦草的鲜草产量均在乳熟期达到峰值,干草产量在成熟期最盛。随着刈割时间的推移,4种燕麦草的鲜干比、粗蛋白(CP)含量和粗脂肪(EE)含量降低;而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增加,能量变化不大。4种燕麦草72 h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随刈割期的推移而下降,乙酸、丙酸、异丁酸和丁酸含量均在抽穗期最高。研究表明,燕麦草在成熟期刈割干草产量最高,在抽穗期刈割品质最好,在乳熟期刈割单位面积营养物质输出量、可消化干物质和有机物产量最高。

    2023年22期 v.46;No.580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不同时期平茬对柠条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翟昊;郝乐乐;李国庆;胡敏;孙明宇;王瑞刚;郜晋楠;万永青;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时期平茬对柠条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柠条为研究对象,4—10月逐月进行平茬工作,并测定柠条的营养成分,待柠条生长两年后,评测其成活率及萌蘖株相关参数。结果显示,柠条于8月平茬后萌蘖株平均高度的复壮比例为38.15%,4月柠条的萌蘖株平均冠幅复壮比例为136.92%,适宜对柠条进行平茬;8、9月萌蘖株平均冠幅复壮比例较低,不适宜进行平茬工作。4月平茬柠条萌蘖株平均新生支数最多,为257.00枝;7月新生枝数较少。4月平茬柠条萌蘖株新生枝平均鲜重的复壮比例为14.73%;7月份平茬效果最差。6月平茬柠条萌蘖株平均直径的复壮比例为56.64%,7、8月平茬柠条萌蘖株平均直径复壮比例较低。研究表明,柠条在不同时期平茬不会降低其成活率。

    2023年22期 v.46;No.580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2022年北京市奶牛场粗饲料营养成分检测分析报告

    齐志国;王俊;金银姬;付瑶;程柏丛;吴迪梅;郭江鹏;

    研究旨在掌握北京市奶牛场粗饲料营养成分和质量情况,为养殖场粗饲料使用和全混合日粮(TMR)配制提供数据支持。研究对北京市奶牛场311份常用饲料原料和粗饲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北京市奶牛场苜蓿和青贮饲料质量较好,羊草和燕麦草质量稳定性一般,低产牛和高产牛TMR制作水平较高,干奶牛和后备牛TMR制作水平一般。研究表明,试验分析报告为北京市奶牛粗饲料及TMR的质量改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3年22期 v.46;No.580 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检测技术

  •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同时测定玉米秸秆饲料中20种真菌毒素

    柳婷婷;张巍巍;史晓梅;翟晨;胡利明;钱承敬;张晓琳;

    试验旨在建立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玉米秸秆饲料中20种真菌毒素含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甲酸(95∶5)混合溶液超声提取后,加入无水硫酸镁、N-丙基乙二胺(PSA)、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吸附剂(C18)净化,取适量上清液氮气吹至近干,使用甲醇-水-甲酸(30∶70∶0.1)混合溶液复溶,过PTFE滤膜,采用C18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进行结果定量。结果显示,20种真菌毒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和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15~3.10μg/kg和0.49~10.33μg/kg,在低、中、高3个不同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0.4%~118.3%,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10%(n=6)。研究表明,试验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用于玉米秸秆饲料中真菌毒素的日常筛查工作。

    2023年22期 v.46;No.580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五氯酚的含量

    秦丽波;牛蓉;张梦丽;周兰兰;孙志文;

    试验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1种适用于饲料中五氯酚的定量检测分析方法,以期为饲料中五氯酚残留量的检测分析提供参考。试验样品经粉碎过筛后于离心管中,采用5%三乙胺-乙腈-水溶液作为提取液进行涡旋、超声提取。提取液经MAX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4%甲酸-甲醇溶液洗脱后氮吹至1 mL左右,使用水定容至2 mL混匀,过膜上机测定。采用C18 (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分离,质谱多重反应监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该方法在0.5~20.0μg/L浓度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1),检出限为1μg/kg,定量限为2μg/kg;加标浓度在1~20μg/L范围时,平均回收率在72.4%~10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7%~6.24%(n=6)。研究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试验重复性好、准确率、稳定性高,适用于饲料中五氯酚含量的定量测定分析。

    2023年22期 v.46;No.580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资源开发与利用

  • 5个饲用燕麦品种在松嫩平原盐碱地的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刘杰淋;彭大庆;孔晓蕾;张强;王雪珊;刘慧盈;杨海峰;

    试验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引进种植的5个燕麦品种春播后的株高、茎粗、鲜重、干重、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研究,以评价不同燕麦品种在松嫩平原的生产适应性。结果显示,野马的株高、鲜重、干重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121 cm、5 534 kg/hm~2、1 707 kg/hm~2;白燕2号相对饲喂价值(RFV)高于其他品种,可达113。研究表明,燕麦品种野马产量高于其他品种,白燕2号RFV值较高,这两个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2023年22期 v.46;No.580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 晚秋低温对苜蓿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王晓龙;杨曌;徐艳霞;柴华;李莎莎;吴玥;王建丽;钟鹏;

    试验筛选适宜黑龙江地区种植的苜蓿种质材料,旨在探究晚秋环境下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的变化规律。以6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叶片水汽压、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进行测定,利用隶属函数评价出优异的苜蓿品种。结果显示,龙牧801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草原3号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最高;草原3号和龙牧801的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草原3号、龙牧801和皇后苜蓿叶片水汽压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运用隶属函数对品种的光合性能进行评价,各品种的光合强弱顺序为:龙牧801>草原3号>皇后>康赛>阿迪娜>赛迪。研究表明,龙牧801和草原3号的光合性能较强,适宜黑龙江地区种植。

    2023年22期 v.46;No.580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饲料安全

  • 霉菌毒素在发酵全混合日粮中的动态变化研究

    温学飞;杨国峰;李浩霞;

    试验为研究发酵全混合日粮霉变过程中霉菌毒素的变化规律,采取人工辅助的方法促使饲料霉变,测定其中玉米赤霉烯酮(ZEN)、T-2毒素(T-2)、黄曲霉毒素(AFT)、呕吐毒素(DON)和伏马菌素(FB)含量,分析5种毒素之间的互作效应。结果显示,ZEN、T-2、AFT、DON和FB之间的关系以负相关为主;FB1与T-2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繁殖的作用;FB1与AFB1、DON与AFB1之间具有相互抑制繁殖的作用。研究表明,试验结果有助于有效预防和清除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为维护动物健康、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2023年22期 v.46;No.580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 白鱼粉储存环境对其品质变化的影响

    李欣欣;乔煦玮;陈霞;李勇;陈林;苟雪玲;刘雨欣;王竹青;

    试验旨在研究白鱼粉储存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将白鱼粉分别储存在模拟低温冷库(温度12、10、8℃,相对湿度55%RH)环境和自然常规环境(温度18~27℃,相对湿度50%~70%RH),通过分析白鱼粉的水分、新鲜度(挥发性盐基氮、生物胺、酸价、丙二醛)和卫生指标(霉菌总数、沙门氏菌)研究白鱼粉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环境和自然环境储存的白鱼粉品质相当。在自然环境储存253 d,白鱼粉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所增加,但水分含量不高于10%,水分活度低于0.7;挥发性盐基氮(VBN)、酸价、丙二醛和生物胺变化较小,白鱼粉新鲜度未发生明显变化;霉菌总数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的要求,未检出沙门氏菌。研究表明,白鱼粉储存时,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温度(<27℃)、相对湿度(<70℃)、储存时间(<6个月)以及加强空气流通的方法确保白鱼粉的品质。

    2023年22期 v.46;No.580 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综述

  • 霉菌毒素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徐博文;米俊宪;陈盼;丁文丽;郑丽君;菅复春;黄淑成;

    饲料质量对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动物健康及其产品安全。在适宜条件下,霉菌可在饲料中生长并产生毒素,受污染的饲料一旦被动物摄食,能够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组织器官病变以及繁殖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最终霉菌毒素也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牛、羊等反刍动物养殖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很大比重,而用于饲喂反刍动物的饲料在收获前和贮藏过程中易受霉菌侵袭,导致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出现。目前,国内外对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猪、家禽等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文章从反刍动物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种类、污染现状、对反刍动物组织器官的影响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反刍动物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2023年22期 v.46;No.580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 牦牛脂肪代谢和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丁维芹;孙永刚;韩银仓;

    动物机体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能源,按照分布位置可分为皮下脂肪(SF)、肌内脂肪(IMF)和内脏脂肪(VF),按照结构、来源和功能可分为白色脂肪(WAT)、棕色脂肪(BAT)和米色脂肪(BeAT)。脂肪代谢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其影响动物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肉品质等。牦牛作为地方特色品种,承担着当地畜牧经济的重任,其脂肪代谢调控机制复杂。文章从牦牛脂肪分类、脂肪代谢及其影响因素和相关基因等内容,综述了年龄、品种、性别、饲养管理、营养因素以及多种脂肪代谢相关基因、非编码RNA的调控对牦牛脂肪代谢的影响,以期促进优良品种的选育,为牦牛脂肪代谢提供研究思路,也为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2023年22期 v.46;No.580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生物发酵玉米秸秆的营养特性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青宗婷;宋英今;穆兰;陶俊宇;颜蓓蓓;陈冠益;周腾;

    玉米秸秆是重要的非粮饲料资源,因粗纤维含量较高不宜直接饲喂动物。生物发酵技术可以降低玉米秸秆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其营养价值及饲用价值,因操作简便、绿色环保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玉米秸秆饲料化生产中。生物发酵玉米秸秆对调节动物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动物养殖中应用前景广阔。文章综述了玉米秸秆生物发酵前后的营养特性、生物发酵玉米秸秆的方法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玉米秸秆在动物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2023年22期 v.46;No.580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 藤茶的生物活性与转化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振;崔艳红;刘长忠;

    藤茶为药食两用植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藤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抑菌和免疫调节等功能。使用益生菌发酵藤茶进行生物转化,可以提高藤茶的活性成分含量及生物活性功能。近年来,藤茶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引起广泛关注。因此,文章简要概括藤茶活性成分和生物活性功能,总结了藤茶通过益生菌生物转化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藤茶在动物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2023年22期 v.46;No.580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 大蒜产品的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韩战强;赵博;马亚姣;孟燕飞;霍磊;

    大蒜产品营养丰富,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血脂及提高动物食欲等功能。大蒜产品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增强机体免疫力。文章综述了大蒜产品的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和探讨了大蒜副产物在动物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不断提高大蒜产品的功能和价值,为大蒜产品在动物生产中的持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23年22期 v.46;No.580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 豆渣的饲料化利用及其对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齐丹;周涛;

    豆渣是大豆加工后的副产品,营养价值高,除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大豆异黄酮和大豆多糖等多种活性物质。豆渣可直接应用于畜禽养殖,也可以经微生物发酵以及菌酶协同发酵改善品质,降解豆渣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提升豆渣饲料营养价值及其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发酵豆渣可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改善抗氧化能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文章在介绍豆渣营养成分的基础上,探讨了豆渣饲料化应用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以期为豆渣在养殖业中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2023年22期 v.46;No.580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产业经济

  • 我国主要畜产品价格波动及影响研究

    董娜;刘秀洁;刘雪凌;

    文章基于2002年1月至2022年7月我国主要畜产品月度价格数据,利用UVSVM模型分别考察猪肉、牛肉、羊肉3种畜产品价格随机波动与价格之间的动态反馈关系。结果表明,猪肉价格的随机波动对猪肉价格影响较大,猪肉价格水平变化会对短期猪肉价格的随机波动产生正向影响。牛肉和羊肉价格的随机波动对各自价格的影响较小,牛肉和羊肉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对短期价格的随机波动造成负向影响。文章提出了完善猪肉储备的调节机制,实现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多措并举稳定牛羊肉供给,促进牛羊肉价格平稳运行的政策建议,以期保障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22期 v.46;No.580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 饲料原料种植产区综合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生态循环经济视角

    纪琳娜;

    基于生态循环经济视角评价饲料原料种植产区综合效益,并运用面板模型考察影响饲料原料种植产区综合效益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饲料原料种植产区综合效益表现出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8大饲料原料种植产区的综合效益呈现“东北温带区>东南亚热带区>黄淮海暖温带区>华南南亚热带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山地区>蒙新干旱荒漠区>青藏高寒草甸区”的分布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财政支持力度、兼业化程度与饲料资源潜力对饲料原料种植产区综合效益提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受灾害程度则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作用。

    2023年22期 v.46;No.580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产业数智化发展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的实践理路

    应莺;

    立足产业数智化发展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的价值意蕴,从宏观上明确产业数智化发展是增强国内稳产保供能力、提升内外部绿色循环利用水平与形塑产销对接发展业态的关键抓手。进一步厘清产业数智化发展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的内在逻辑,即从微观层面强调产业数智化对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的关键驱动力。为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的赋能效应,需夯实产业数智化发展基础,增强畜牧产业稳产保供能力;全面打造数智化闭环模式,提升畜牧业循环发展水平;培育新型产业经营主体,拓展现代畜牧业发展新动能;重塑网络联动新生态,借此驱动中国式畜牧强国建设。

    2023年22期 v.46;No.580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畜牧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策略

    李政;

    提升畜牧业产业链韧性对保障国内食物供应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畜牧业生产能力稳步增长、发展模式渐次升级以及绿色产品数量稳定提升的现实基础上,进一步以科技应用为支撑、以生态发展为方向、以畜牧安全为动力,研判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畜牧业产业链韧性提升重点。因此,未来可从加速可持续发展动能转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畜牧科技创新及夯实畜牧业政策基础四方面出发,提升畜牧业产业链韧性。

    2023年22期 v.46;No.580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