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营养

  • 不同添加剂处理紫穗槐青贮对延边黄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

    潘敏慧;王力宣;田怡豪;孙占微;李成云;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添加剂处理紫穗槐青贮对延边黄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选用3头健康、平均体重(455.82±20.32)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延边黄牛提供瘤胃液。试验共设5组,分别为添加等量蒸馏水青贮组(CK组)、乳酸菌组(LAB组)、糖蜜组(M组)、乳酸菌加糖蜜组(LAB-M组)和纤维素酶组(CE组),每组3个重复。避光青贮60 d,计算紫穗槐青贮的营养成分含量。体外发酵48 h,测定体外发酵指标总产气量、pH值、氨态氮(NH_3-N)、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计算干物质降解率。结果显示:CE组青贮紫穗槐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发酵48 h时,各试验组体外发酵pH值均显著低于CK组(P<0.05)。发酵24 h和48 h时,各个试验组体外发酵产气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发酵24 h和48 h时,试验组体外发酵的NH_3-N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发酵48 h后,试验组体外发酵的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丁酸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各个时间点干物质降解率排序为:LAB-M组>CE组>M组>LAB组>CK组。研究表明,添加乳酸菌、糖蜜和纤维素酶处理紫穗槐对延边黄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干物质降解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添加乳酸菌和糖蜜混合青贮紫穗槐的效果较好。

    2022年24期 v.45;No.55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 酿酒酵母培养物对热应激下泌乳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王晓芳;王亚男;邵丽玮;符乐;冯曼;范京惠;剧勍;秦建华;

    试验旨在研究酿酒酵母培养物对热应激下泌乳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在牛场原有分群基础上选择平均单产相似的两群奶牛,一群为对照组(90头),奶牛饲喂基础日粮,另一群为试验组(76头),奶牛饲喂基础日粮+50 g/(头·d)酿酒酵母。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试验28~30 d,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3 d的产奶量(P<0.05)。试验14~16 d试验组牛乳的体细胞数(SCC)极显著低于1~3 d对照组(P<0.01);试验28~30 d,两组牛乳的SCC均极显著低于试验1~3 d (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总蛋白(T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尿素氮(BUN)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奶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研究表明,酿酒酵母培养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热应激下奶牛采食和产奶量,增强抗氧化能力,缓解奶牛热应激。

    2022年24期 v.45;No.558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不同比例姬菇菌糠与王草混合在高水分条件下青贮效果及对体外消化的影响

    吕仁龙;张雨书;张祎;李茂;周汉林;王文强;

    试验旨在探究在王草中混入不同比例姬菇菌糠,在高水分发酵条件下,评定发酵效果和在体外培养下对干物质消化率和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试验共设6组,对照组为王草单独青贮,处理1为王草和菌糠的比例为9∶1,处理2为王草和菌糠的比例为8∶2青贮,处理3为王草和菌糠的比例为7∶3青贮,处理4为王草和菌糠的比例6∶4青贮,处理5为王草和菌糠的比例为5∶5青贮,调整水分约80%。常温发酵60 d。结果显示:处理5组青贮饲料的pH值最低(4.7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1组丙酸含量最高(0.53 g/kg),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青贮饲料的氨态氮/总氮最低(4.52%),各试验组青贮饲料的氨态氮/总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5组产气量最高,处理3、处理4和处理5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低于处理1、处理2和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菌糠的营养价值相对较低,具有饲料化价值,在与王草适量混合后,具有改善发酵品质和干物质消化率的作用,王草与菌糠在9∶1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具有应用潜力。

    2022年24期 v.45;No.558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黄芪秸秆对西门塔尔杂代肉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俊丽;梁小军;高旭红;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黄芪秸秆对西门塔尔杂代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439.35±5.98) kg左右的健康西门塔尔杂交肉牛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肉牛饲喂基础TMR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400、600 g/d的黄芪秸秆粉。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肉牛的体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有提高趋势,料重比有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2组肉牛血清中总蛋白(TP)、球蛋白(GLB)、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2组、3组肉牛血清中肌酐(URE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2组肉牛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在肉牛日粮中添加适量黄芪秸秆粉,可在一定程度改善肉牛生长性能,促进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代谢,从而促进动物机体健康水平,建议添加量200~400 g/d为宜。

    2022年24期 v.45;No.558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 巨菌草发酵饲料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泽仁;李勇;赵庆枫;朱平军;胡福利;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巨菌草发酵饲料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0只平均体重(31.27±2.07) kg的3~4月龄绵公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A组(对照组)羊饲喂基础日粮;B组、C组、D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20%和30%的巨菌草发酵饲料。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组绵羊末重、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均显著升高(P<0.05),C组绵羊的末重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C组、D组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C组、D组羊肉的系水力、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D组羊的血清总蛋白(TP)、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的巨菌草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其中以30%比例添加效果较好。

    2022年24期 v.45;No.558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猪营养

  • 复合益生菌与非淀粉多糖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红岩;葛辉;黄宇靓;高凤仙;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益生菌和非淀粉多糖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60头健康、体重(35.0±0.5) kg的生长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猪饲喂基础日粮,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500、750 mg/kg复合益生菌和非淀粉多糖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0 mg/kg组和750 mg/kg组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750 mg/kg组生长猪的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生长猪磷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复合益生菌和非淀粉多糖酶可显著提高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适宜添加量为500 mg/kg。

    2022年24期 v.45;No.558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荷香;卢慧芳;王东方;

    试验旨在研究黑曲霉发酵的菜籽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72头平均体重约为52 kg的“杜×长×大”生长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使用6%、8%、10%发酵菜籽粕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豆粕。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猪肉的系水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1组猪的背膘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猪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2组猪肉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猪血清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育肥猪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育肥猪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发酵菜籽粕能够改善猪肉品质,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以8%替代比例效果较好。

    2022年24期 v.45;No.558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禽营养

  • 益生菌与酶制剂对大骨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李万军;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益生菌及酶制剂对大骨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大骨鸡公鸡4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A组(对照组)大骨鸡饲喂基础日粮,B组大骨鸡饲喂基础日粮+0.3%益生菌,C组大骨鸡饲喂基础日粮+0.3%益生菌+50 g/t酶制剂,D组大骨鸡饲喂基础日粮+0.3%益生菌+100 g/t酶制剂,E组大骨鸡饲喂基础日粮+0.3%益生菌+150 g/t酶制剂。试验期63 d。结果显示:试验1~42 d,各试验组大骨鸡的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D组、E组大骨鸡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63 d,各试验组大骨鸡的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D组、E组大骨鸡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大骨鸡的活重、屠体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均显著提高(P<0.05)。D组、E组大骨鸡的胸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大骨鸡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大骨鸡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大骨鸡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及酶制剂能够提高大骨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免疫功能,具有降低大骨鸡血脂的作用,以添加0.3%益生菌+100 g/t酶制剂的效果较好。

    2022年24期 v.45;No.558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日粮添加抗菌肽与酸化剂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免疫与肠道形态的影响

    陈伟松;张珍誉;

    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与酸化剂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功能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的AA肉仔鸡2 0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肉仔鸡饲喂基础饲粮,抗菌肽组肉仔鸡饲喂基础饲粮+300 mg/kg抗菌肽,酸化剂组肉仔鸡饲喂基础饲粮+0.1%酸化剂,抗菌肽+酸化剂组肉仔鸡饲喂基础饲粮+300 mg/kg抗菌肽+0.1%酸化剂。试验期6周。结果显示:抗菌肽、复合酸化剂、抗菌肽+复合酸化剂组肉仔鸡21日龄和42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抗菌肽+复合酸化剂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抗菌肽、复合酸化剂组(P<0.05)。1~42日龄,抗菌肽、复合酸化剂、抗菌肽+复合酸化剂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抗菌肽、复合酸化剂、抗菌肽+复合酸化剂组肉仔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肽、复合酸化剂、抗菌肽+复合酸化剂组肉仔鸡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抗菌肽+复合酸化剂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抗菌肽组和复合酸化剂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抗菌肽组和复合酸化剂组(P<0.05),复合酸化剂组和抗菌肽+复合酸化剂组十二指肠绒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肽+复合酸化剂组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肽、复合酸化剂、抗菌肽+复合酸化剂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抗菌肽+复合酸化剂组回肠绒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使用抗菌肽、复合酸化剂可以显著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增强体液免疫,改善肠道形态健康,且抗菌肽+复合酸化剂的效果优于单独添加抗菌肽、复合酸化剂。

    2022年24期 v.45;No.558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水生动物营养

  • 丁酸梭菌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覃美兰;何雨卓;谭筱钰;张彩群;刘永强;蒙柳青;童潼;张琴;

    试验旨在研究饵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将168尾试验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尾鱼。对照组鱼饲喂基础饵料,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饵料上喷洒0.2×10~(10)、0.5×10~(10)和1.0×10~(10)CFU/g的丁酸梭菌溶液。试验期3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吉富罗非鱼幼鱼的体长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吉富罗非鱼幼鱼血清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吉富罗非鱼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丁酸梭菌可提高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增强抗氧化性能,丁酸梭菌的适宜添加量为0.5×10~(10)CFU/g。

    2022年24期 v.45;No.558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不同剂量虾青素对高体鳑鲏生长、体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王新;刘文钊;王建国;姜海波;王权;李伟;董春燕;朱爱文;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虾青素对高体鳑鲏生长、体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360尾高体鳑鲏,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在高体鳑鲏基础饵料中添加0 (对照组)、50、100、150、200、250 mg/kg虾青素。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虾青素添加量为150~200 mg/kg时,高体鳑鲏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虾青素的添加量为100~250 mg/kg时,高体鳑鲏的眼、鳍、皮肤、肌肉等组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尾鳍色度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虾青素的添加量为100~250 mg/kg时,高体鳑鲏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虾青素添加量150~200 mg/kg时,高体鳑鲏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150~200 mg/kg虾青素可有效促进高体鳑鲏生长,改善体色,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

    2022年24期 v.45;No.558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试验研究

  • 基于神经网络和响应面法优化赪桐中类叶升麻苷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张雅昆;王亭亭;张洪艳;薛站;霍晓敏;曾艳荣;谭承建;

    试验旨在优化赪桐中类叶升麻苷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神经网络法以赪桐中类叶升麻苷的得率为考察指标,优化提取工艺;研究最佳工艺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耻垢分枝杆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粒度目数100目、提取温度80℃、液料比13 mL/g、乙醇浓度63%、提取时间90 min、提取3次,此条件下类叶升麻苷得率为12.27 mg/g。最佳工艺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耻垢分枝杆菌、无乳链球菌则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提取工艺优化后赪桐中类叶升麻苷得率相对较高,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2022年24期 v.45;No.55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1K]
  • 响应面法优化滇产地参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刘涵;李倩倩;程婷婷;黄丽金;李自霖;陈贵元;

    研究旨在探究滇产地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法提取地参多糖。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响应面法优选地参多糖的提取工艺,探讨地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滇产地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0 mL/g,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3 h,浸提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地参多糖的得率达到(31.69±0.78)%。滇产地参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研究表明,试验得到的地参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地参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2022年24期 v.45;No.558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3K]
  • 甘草细胞总黄酮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伟;张东向;刘丽杰;吕晴;袁梦瑶;赵越;李婷;

    试验旨在研究甘草细胞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其抗氧化活性。以甘草细胞为试验材料,选取超声时间、液料比、乙醇浓度进行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评价甘草细胞总黄酮粗提液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甘草细胞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90.70 min、液料比101.22 mL/g、乙醇浓度73.84%,此条件下,甘草细胞总黄酮含量为1.332%。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总黄酮粗提液的总抗氧化能力优于维生素C (VC),对OH自由基的IC_(50)值为136.78 mg/L,对DPPH自由基的IC_(50)值为44.87 mg/L,对ABTS自由基的IC_(50)值为2.01 mg/L。研究表明,甘草细胞总黄酮粗提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试验可为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在饲料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24期 v.45;No.558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7K]
  • 超声波辅纤维素酶提取泡桐花总黄酮工艺及其抗氧化研究

    朱秀红;韩钰;茹广欣;

    试验旨在使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泡桐花总黄酮,研究泡桐花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得到拟合较良好的回归方程与构建较理想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泡桐花总黄酮提取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46 mL/g、酶解温度62℃、酶解时间116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达到73.92 mg/g。泡桐花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略低于维生素C,但仍达到了86.2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研究表明,泡桐花总黄酮可作为天然绿色抗氧化添加剂。

    2022年24期 v.45;No.558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1K]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槲皮素调控黄曲霉菌引起宿主感染的分子机制

    田薇;孙悦龙;杨娟;李中媛;李秀梅;

    试验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槲皮素调控黄曲霉菌引起宿主感染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在线分析数据库(TCMSP)筛选出槲皮素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以“黄曲霉菌”为关键词检索相关靶点;通过Venny平台获取槲皮素和黄曲霉菌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图并选取关键靶点,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Tools 1.5.7软件将槲皮素和核心抑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共筛选得到槲皮素潜在作用靶点128个,黄曲霉菌相关靶点60个,槲皮素调控黄曲霉菌引起宿主感染关键靶点12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44个条目,包括生物过程条目127个(如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细胞组分条目3个(如细胞外空间、细胞外区、细胞表面),分子功能条目14个(如咖啡因氧化酶活性、细胞因子活性、酶结合)。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调控黄曲霉菌引起宿主感染与炎症性肠病、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10条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IL-6与槲皮素有较好亲和力,可能是槲皮素调控黄曲霉菌引起宿主感染的主要靶点。研究表明,槲皮素可能通过IL-17、TNF信号通路的关键靶点IL-6调控黄曲霉菌引起宿主感染。

    2022年24期 v.45;No.558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9K]
  • 香菇多糖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张屿楠;杨侃侃;金鑫;赵悦竹;李敬双;于洋;

    试验旨在探讨香菇多糖(LNT)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选取210只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BC组)、免疫抑制模型对照组(MC组)、左旋咪唑对照组(LEV组)、10 g/L香菇多糖组(LNT组)、20 g/L LNT组、40 g/L LNT组和80 g/L LNT组。采用CCK-8、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和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LNT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2 (IL-12)、干扰素-γ (IFN-γ)细胞因子分泌及mRNA相对表达、T细胞亚群CD4~+和CD8~+的影响。结果显示:与MC组相比,LNT组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IL-6、IL-4、IL-12、IFN-γ细胞因子分泌的分泌及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T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的百分比极显著提高(P<0.01)。研究表明,LNT可通过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诱导其细胞因子分泌和mRNA相对表达,提高T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的百分比等,从而发挥其免疫增强活性,LNT浓度为40 g/L时效果较好。

    2022年24期 v.45;No.558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9K]
  • 1株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研究及其微生物制剂的制备

    杨旭;武天宁;荀明强;李静;张春晓;

    试验旨在提高1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微生物制剂的活菌数及芽孢率。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法,探索该菌株最优的发酵培养基及条件。结果显示:菌株产芽孢最佳培养基组分为玉米淀粉30 g/L、酵母粉25 g/L、K_2HPO_42 g/L、KH_2PO_41 g/L、ZnSO_40.1 g/L、MnSO_42 mg/L、CuSO_42 mg/L、Na_2MoO_41 mg/L。发酵条件为种子培养14 h、接种量6%、发酵时间48 h。优化后发酵液中活菌数为1.62×10~(10)CFU/m L,芽孢率为70%,冻干粉活菌数为7.85×10~(10)CFU/g。研究表明,B.licheniformis发酵条件优化后产孢能力提高13倍,对制备高活菌数菌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22年24期 v.45;No.558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0K]

营养研究

  • 15个燕麦品种在内蒙古西部黄河南岸地区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那亚;乌仁曹;李峰;花梅;徐丽君;李文龙;陶雅;

    试验旨在综合评价15个燕麦品种在内蒙古西部黄河南岸地区的生产性能。试验于2021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种植15个燕麦品种,观测参试品种的产量特性及营养品质等指标,对15个燕麦品种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太阳神的株高最高,太阳神和爱沃256的鲜草产量较高,领袖(速锐)和黄燕麦的干草产量较高,白燕7号、青引2号和青燕1号的干鲜比较高。青引2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白燕7号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均最低,贝勒2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白燕7号的相对饲用价值最高。研究表明,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15个燕麦品种的产量特性及营养品质的10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白燕7号、甜燕麦和黄燕麦的综合表现最佳,适宜在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种植推广。

    2022年24期 v.45;No.558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 宁夏引黄灌区不同蔓生型饲草大豆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研究

    连金番;罗瑞萍;姬月梅;赵志刚;周新安;孙石;沈静;

    试验旨在筛选适宜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丰产优质饲草大豆。试验以17个蔓生型大豆种质为研究对象,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其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显示:不同饲草大豆的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干物质消化率、干物质采食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均存在明显差异。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分前5位的种质为:FML10>HML0164>JD21>F1918-7>FML2,归于系统聚类中的第Ⅰ类,Ⅰ类种质属于相对丰产、高蛋白、高物质采食量和高相对饲用价值类的饲草。研究表明,FML10、HML0164、JD21、F1918-7、FML2大豆种质更适宜于宁夏引黄灌区作牧草大豆利用。

    2022年24期 v.45;No.558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 6个饲用黑麦新品系在陇东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

    宋谦;马淑梅;张兰;余小亮;王纯喜;杨晓;杜文华;刘海波;

    试验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地区种植的饲用黑麦新品系。试验测定6个饲用黑麦新品系(C_(12)、C_(13)、C_(14)、C_(15)、C_(32)和C_(39))的株高、枝条数、茎粗、叶片数、穗长、穗粗、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含量、干物质消化率(DMD)和相对饲喂价值(RFV)等指标,筛选适宜陇东地区种植的饲用黑麦新品系。结果显示:6个饲用黑麦新品系的鲜草产量介于38.05~41.75 t/hm~2之间,干草产量介于14.81~17.96 t/hm~2之间,其中鲜草产量以C_(39)最高,C_(15)居第2位,干草产量以C_(15)最高,C_(39)居第2位;CP含量以C_(14)最高,为10.76%,EE含量以C_(32)最高,为5.81%,DMD和RFV以C_(39)最高,分别为58.59%和83.05,NDF和ADF含量以C_(39)最低,分别为65.61%和38.93%。通过隶属函数法对饲用黑麦新品系的草产量和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6个饲用黑麦新品系在陇东地区的综合排序为C_(15)>C_(39)>C_(14)>C_(12)>C_(32)>C_(13)。研究表明,饲用黑麦新品系C_(15)和C_(39)适宜在陇东地区示范推广种植。

    2022年24期 v.45;No.558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不同添加剂对万寿菊茎叶裹包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胡凯军;马萍;唐金康;樊锦龙;李海源;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剂对万寿菊茎叶裹包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以万寿菊茎叶为原料,分别添加10%玉米粉(试验A组)、10%全株玉米(试验B组)、10%甜高粱(试验C组)及10%饲用燕麦(试验D组)混合裹包青贮,以无添加作对照组(CK组),每处理3个重复。青贮60 d,测定裹包混合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价、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万寿菊茎叶中添加玉米粉、全株玉米、甜高粱和饲用燕麦均可提高青贮饲料感官评价、营养品质和发酵效果,以添加玉米粉、全株玉米效果较好,饲料感官总体得分较高。各试验组发酵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试验A组青贮饲料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明显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在万寿菊茎叶中添加玉米粉或全株玉米混贮效果较好,值得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2022年24期 v.45;No.558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检测技术

  • 3个香茅品种精油与鲜草挥发性成分分析

    邱珊莲;林宝妹;洪佳敏;吴妙鸿;郑开斌;

    试验旨在明确香茅精油和鲜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差异。选择3个香茅品种(亚茅001、亚茅002、亚茅003)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鲜草和精油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亚茅001的精油含量(4.42‰)最高,显著高于亚茅002 (2.47‰)和亚茅003 (2.32‰)(P<0.05)。3个品种精油的挥发性成分总个数均极显著高于鲜草(P<0.01)。亚茅001精油与鲜草的挥发性成分组成较接近,相似率为98.242%,亚茅002和亚茅003精油与鲜草挥发性成分组成相差较远,相似率分别为56.250%、23.353%。3个品种精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E)-柠檬醛和(Z)-柠檬醛。鲜草中的主要成分因品种而异,亚茅001鲜草的主要成分为(E)-柠檬醛和(Z)-柠檬醛,亚茅002鲜草为β-月桂烯和β-罗勒烯,亚茅003鲜草为香叶醇、(-)-莰烯、橙花醇。研究表明,试验结果对香茅挥发性成分测定和开发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2022年24期 v.45;No.558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肠精灵论坛

  • 益生菌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潘东斌;孙冬岩;孙笑非;王文娟;

    随着人们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日益关注,安全、天然和经济的抗生素替代品开发与应用成为家禽生产中研究的重点。益生菌具有作为抗生素的潜力,能够在宿主体内发挥益生作用。益生菌能够改善家禽健康、生长性能、饲料效率以及控制病原体。益生菌的益生机制包括竞争性排斥和拮抗病原体、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产生抗菌物质、刺激免疫系统以及改善养分消化率和肠道形态发育。文章讨论了家禽生产中所应用的益生菌的效果和机制,为益生菌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24期 v.45;No.558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饲料添加剂

  •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母猪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周鹏;宋晨;池仕红;冯军;

    中草药是一种安全、绿色和高效的饲料添加剂,可以补充动物机体营养成分,调节生殖激素分泌,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增强免疫力,改善母猪体质,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文章综述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生物学功能,阐述其对母猪繁殖性能、免疫功能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母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母猪日粮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24期 v.45;No.558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综述

  • 海藻粉在水产饵料中的应用与展望

    肖倩;夏阳;孙丽朵;王晓雯;毕保良;荣华;

    海藻资源丰富,具有天然、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等特点,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改善饲料营养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黏合饲料等作用,是一种新型水产饵料原料与饵料添加剂来源。文章综述海藻粉的营养组成及生物学功能,阐述海藻粉促进水产动物生长、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改善体色及缓解应激反应等作用效果,对水产动物饲料中藻粉的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为海藻资源的进一步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24期 v.45;No.558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 肉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喂关键技术及应用

    闫祥洲;马慧慧;李文嘉;孙全友;张子敬;魏凤仙;

    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是实现肉牛养殖从传统模式过渡到现代化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对提高肉牛养殖效益,实现肉牛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全混合日粮的优点及局限性、饲喂关键技术及应用全混合日粮对肉牛瘤胃及内环境参数、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TMR在肉牛养殖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24期 v.45;No.558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江宇琪;李仲玄;温雪瓶;附俊杰;王风青;李娜;李丽;刘军;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是一种具有生防功能的细菌,能够产生多种具有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在农业中被广泛应用于抑制真菌和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可以被用作动物饲料中的抗生素替代品,在畜禽、水产养殖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综述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特性和在畜禽方面的应用进展,为其在动物养殖及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24期 v.45;No.558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微生物降解豆粕中抗营养因子技术及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盛东;

    豆粕粗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平衡,所含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高。但豆粕中含有大豆球蛋白、β-大豆伴球蛋白、大豆疏水蛋白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可导致动物腹泻、生产性能下降。微生物可以高效降解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增加发酵产物中蛋白质、维生素等畜禽生产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文章分析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综述微生物降解技术在豆粕的生产工艺中的优势及作用机制等,总结微生物降解处理后豆粕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2022年24期 v.45;No.558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 微生物发酵菜籽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淑娇;张东旭;李凤;杨文静;

    菜籽粕的蛋白含量较高,是重要的蛋白原料之一,但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单胃动物日粮中的应用。发酵菜籽粕可提高菜籽粕的消化率和适口性,进而提高菜籽粕的营养价值,降低不利于畜禽生长的抗营养因子含量。文章介绍了菜籽粕的发酵工艺,阐述了发酵菜籽粕的营养价值及其优势,总结了发酵菜籽粕在畜禽生产中的饲喂效果,为发酵菜籽粕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2年24期 v.45;No.558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槲皮素生物学功能及其对动物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进展

    邢智芹;

    槲皮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应激、抑菌消炎、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及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槲皮素可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改善畜产品品质,提高养殖效益。文章论述槲皮素的生物学功能,总结槲皮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槲皮素在无抗养殖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2年24期 v.45;No.558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