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雅昆;王亭亭;张洪艳;薛站;霍晓敏;曾艳荣;谭承建;
试验旨在优化赪桐中类叶升麻苷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神经网络法以赪桐中类叶升麻苷的得率为考察指标,优化提取工艺;研究最佳工艺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耻垢分枝杆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粒度目数100目、提取温度80℃、液料比13 mL/g、乙醇浓度63%、提取时间90 min、提取3次,此条件下类叶升麻苷得率为12.27 mg/g。最佳工艺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耻垢分枝杆菌、无乳链球菌则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提取工艺优化后赪桐中类叶升麻苷得率相对较高,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2022年24期 v.45;No.55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1K] - 刘涵;李倩倩;程婷婷;黄丽金;李自霖;陈贵元;
研究旨在探究滇产地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法提取地参多糖。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响应面法优选地参多糖的提取工艺,探讨地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滇产地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0 mL/g,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3 h,浸提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地参多糖的得率达到(31.69±0.78)%。滇产地参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研究表明,试验得到的地参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地参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2022年24期 v.45;No.558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3K] - 李伟;张东向;刘丽杰;吕晴;袁梦瑶;赵越;李婷;
试验旨在研究甘草细胞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其抗氧化活性。以甘草细胞为试验材料,选取超声时间、液料比、乙醇浓度进行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评价甘草细胞总黄酮粗提液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甘草细胞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90.70 min、液料比101.22 mL/g、乙醇浓度73.84%,此条件下,甘草细胞总黄酮含量为1.332%。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总黄酮粗提液的总抗氧化能力优于维生素C (VC),对OH自由基的IC_(50)值为136.78 mg/L,对DPPH自由基的IC_(50)值为44.87 mg/L,对ABTS自由基的IC_(50)值为2.01 mg/L。研究表明,甘草细胞总黄酮粗提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试验可为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在饲料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24期 v.45;No.558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7K] - 朱秀红;韩钰;茹广欣;
试验旨在使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泡桐花总黄酮,研究泡桐花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得到拟合较良好的回归方程与构建较理想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泡桐花总黄酮提取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46 mL/g、酶解温度62℃、酶解时间116 min、乙醇体积分数70%。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达到73.92 mg/g。泡桐花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略低于维生素C,但仍达到了86.2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研究表明,泡桐花总黄酮可作为天然绿色抗氧化添加剂。
2022年24期 v.45;No.558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1K] - 田薇;孙悦龙;杨娟;李中媛;李秀梅;
试验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槲皮素调控黄曲霉菌引起宿主感染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在线分析数据库(TCMSP)筛选出槲皮素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以“黄曲霉菌”为关键词检索相关靶点;通过Venny平台获取槲皮素和黄曲霉菌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图并选取关键靶点,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Tools 1.5.7软件将槲皮素和核心抑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共筛选得到槲皮素潜在作用靶点128个,黄曲霉菌相关靶点60个,槲皮素调控黄曲霉菌引起宿主感染关键靶点12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44个条目,包括生物过程条目127个(如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细胞组分条目3个(如细胞外空间、细胞外区、细胞表面),分子功能条目14个(如咖啡因氧化酶活性、细胞因子活性、酶结合)。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调控黄曲霉菌引起宿主感染与炎症性肠病、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10条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IL-6与槲皮素有较好亲和力,可能是槲皮素调控黄曲霉菌引起宿主感染的主要靶点。研究表明,槲皮素可能通过IL-17、TNF信号通路的关键靶点IL-6调控黄曲霉菌引起宿主感染。
2022年24期 v.45;No.558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9K] - 张屿楠;杨侃侃;金鑫;赵悦竹;李敬双;于洋;
试验旨在探讨香菇多糖(LNT)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选取210只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BC组)、免疫抑制模型对照组(MC组)、左旋咪唑对照组(LEV组)、10 g/L香菇多糖组(LNT组)、20 g/L LNT组、40 g/L LNT组和80 g/L LNT组。采用CCK-8、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和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LNT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2 (IL-12)、干扰素-γ (IFN-γ)细胞因子分泌及mRNA相对表达、T细胞亚群CD4~+和CD8~+的影响。结果显示:与MC组相比,LNT组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IL-6、IL-4、IL-12、IFN-γ细胞因子分泌的分泌及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T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的百分比极显著提高(P<0.01)。研究表明,LNT可通过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诱导其细胞因子分泌和mRNA相对表达,提高T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的百分比等,从而发挥其免疫增强活性,LNT浓度为40 g/L时效果较好。
2022年24期 v.45;No.558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9K] - 杨旭;武天宁;荀明强;李静;张春晓;
试验旨在提高1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微生物制剂的活菌数及芽孢率。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法,探索该菌株最优的发酵培养基及条件。结果显示:菌株产芽孢最佳培养基组分为玉米淀粉30 g/L、酵母粉25 g/L、K_2HPO_42 g/L、KH_2PO_41 g/L、ZnSO_40.1 g/L、MnSO_42 mg/L、CuSO_42 mg/L、Na_2MoO_41 mg/L。发酵条件为种子培养14 h、接种量6%、发酵时间48 h。优化后发酵液中活菌数为1.62×10~(10)CFU/m L,芽孢率为70%,冻干粉活菌数为7.85×10~(10)CFU/g。研究表明,B.licheniformis发酵条件优化后产孢能力提高13倍,对制备高活菌数菌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22年24期 v.45;No.558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0K]